首页 > 战史风云 > 抗日战争 > 抗战老兵亲历卢沟桥事变:感叹终于可以打鬼子了

抗战老兵亲历卢沟桥事变:感叹终于可以打鬼子了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91岁的任廷汉是河北省固安县牛驼镇的一位普通村民,但他身上的两处枪伤和泛黄的老照片上的飒爽军姿告诉我们:他的经历一点也不普通。

任廷汉是29军的一名老兵。74年前的7月7日,他所在的132师在北京丰台宛平县城附近的卢沟桥与侵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70多年了,又到了悼念老战友的时候。”任廷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面色凝重地说。

任廷汉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但是他希望能出去闯荡,为了能当兵,他撒谎说自己“饭都吃不上”。

抗战老兵亲历卢沟桥事变:感叹终于可以打鬼子了

1936年入伍后,只有16岁的他进入了特务团手枪营,任务是保卫首长。

忆及抗战爆发,任廷汉记得是“吃西瓜的季节”。卢沟桥事变后,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全体士兵面前讲话,动员大家与日本侵略者奋战到底。

“赵师长说,小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来找茬儿,被我们击退了,现在更艰苦的斗争还在等着我们。”提起当时的事,老人记忆犹新。

任廷汉他们当时很气愤,也很兴奋——终于可以打日本鬼子了!

为了鼓舞大家士气,他的部队编了很多歌谣,起床唱,吃饭前唱,睡觉前也要唱。“提起二十一条件真心酸,惊醒我睡狮猛睁眼,岂不吓得日本鬼心胆寒,”至今,这位老兵还能唱上两句。

歌谣里提到的“二十一条件”,就是20世纪初袁世凯当政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承认日本人在中国的各种特权,以换取日本帝国主义对他称帝的支持。

真正的战场并不像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想象的那样。

“太惨了。轰炸机就在头顶盘旋,子弹在身边乱飞,像扫地一样密,说不清什么时候就倒下了。”任廷汉说。

他亲眼看到战友阿光福被炮弹击中倒下。

“他是个回族人,我们一起训练和吃饭,每次开饭前,他都会问,菜是不是清真的,”任廷汉声音低沉地回忆说。

南苑血战的第二天,任廷汉听说他们的师长赵登禹也牺牲了。

“赵师长个子很高,人特别和蔼,常常和年轻的士兵拉家常,”他说,“但是他军纪很严明。一次一个士兵由于私人恩怨把另一个人打死了,赵师长把他正法了。”

那一战中,5000多中国军人牺牲,除赵师长外,还有当时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为纪念他们,后来人们把北京城区的两条路分别命名为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

战败后,中国军队撤退到河北固安。“当时我带着一把日本重机枪、一支手枪、一把大刀、一杆步枪,还有手榴弹、防毒面具。后来我称了一下,这些东西一共有四十斤重。”任廷汉说。

由于不停地开火,枪杆已经很烫了。因此他们在枪杆下面垫上草,边打边跑。

任廷汉后来转战过很多地方,包括天津、山西、湖北和河南等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本来打算退伍,但由于没有钱做路费回乡,他只好继续留在部队里,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在部队的13年中,任廷汉记下了很多本日记。这些日记大多是在黄昏时写下的。

“有的时候在壕沟里,有的时候在行军帐篷中。当我们过黄河的时候,我在木船里面写,写的时候能听见河里的水声。”他说。

这些日记他一直随身携带,皮包里还有两本字典。可惜的是,退伍前他因为身负重伤,不得不丢掉日记。

根据记忆,他退伍后又重写了一遍日记。但由于他在国民党军队的经历,这些本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烧掉了。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妻子一直陪在他身边,直到2003年去世。

任廷汉没有子女。他的外甥女被过继给了他。目前他和外甥女夫妇,他们的儿子、媳妇和孙子一起生活。

当被问起他想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时,任廷汉10岁的重外孙吕轩笑着说,“当什么反正不当兵。”他看了老人一眼说,“他不让我当,说太苦。”

但是任廷汉喜欢给孙子讲以前抗战的故事,直到孩子听腻了,吵着要去看动画片。

每逢“七七事变”纪念日,老人总是会去卢沟桥附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凭吊旧日的战友和首长。

2005年的时候,任廷汉遇到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她告诉我,国家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作出的贡献了,”他说,“当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将星传奇
古代战役
战史秘闻
抗日战争
军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