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六次北伐,为什么一次次无功而返?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六次北伐,为什么一次次无功而返?

来源:史文斋    阅读: 8.4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历史上以弱胜强比比皆是,为什么诸葛亮却做不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进攻难度远高于防守。诸葛亮所主导的六次北伐,均是主动战略进攻,从军事层面来看,进攻的难度本身就要远远高于防守。史书中所记载的以弱胜强奇迹,绝大多数是由防守方所缔造,比如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曹操应对袁绍的进攻,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应对曹操的进攻,夷陵之战陆逊应对刘备的进攻,我们的诸葛丞相,在安居平五路中也曾轻松粉碎曹魏一方几十万大军的进攻。但诸葛亮想要在进攻中击溃实力强大的曹魏,其难度系数必定会扶摇直上。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六次北伐,为什么一次次无功而返?

第二,诸葛亮自身多次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也是如此。比如,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用马谡去守街亭,实则是一个重大用人失误,马谡的才华主要是在奇思妙想和不拘一格方面,而不是在执行力和统兵作战方面,用人失察,诸葛亮作为主要领导难辞其咎。再比如,诸葛亮北伐的早期对手是曹真,此时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天赐良机,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一举歼灭曹魏主力,就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歼灭袁绍主力,就像陆逊在夷陵之战中一举歼灭刘备主力,类似机会就在眼前,诸葛亮却没有且行且珍惜,战机稍纵即逝,后来司马懿接任魏军大都督,诸葛亮被迫开始了与司马懿的宿命对决,歼敌良机再难寻觅了。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六次北伐,为什么一次次无功而返? 第2张

第三,诸葛亮战略目标混乱。诸葛亮曾经写过两篇《出师表》,一篇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另一篇中却写道:“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不难看出,诸葛亮先是提出了“北定中原”的战略目标,后又提出了“以攻代守”的战略目标。作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如此朝令夕改、反复无常,这让蜀汉中层将领和基层官兵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不同的战略目标,需要有完全不同的战术策略与之相配套。

诸葛亮对曹魏发动六次北伐,为什么一次次无功而返? 第3张

第四,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关于天时,诸葛亮北伐时的天下大势,已经与东汉末年截然不同,此时曹魏已经统一了北方,老百姓大都安居乐业,期盼和平,所谓的“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已经没有太多的感召力。关于地利,蜀汉偏安于四川盆地尚可自保,但偏偏要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去开展军事进攻,实在是扬短避长,正因如此,诸葛亮的六次北伐,每次都要为粮草问题而殚精竭虑。关于人和,蜀汉内部,一直存在着诸葛亮和李严的派系斗争,甚至很多史学家认为,李严所代表的休养生息派,才是蜀汉老百姓真正的救命稻草。

结语:正是以上四个原因,让诸葛亮六次北伐,一次次无功而返,诸葛亮终究没能缔造军事奇迹,没能进入中国历史以弱胜强名人堂。由此以观之,诸葛亮虽被后世称为“兵圣”,实则略有牵强,毕竟,历史向来是以成败来论英雄,试想,除了“成败”这把标尺,还有什么能够更加客观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