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历史上唐廷与河朔三镇为什么可以并存150年?

历史上唐廷与河朔三镇为什么可以并存150年?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历史上唐廷与河朔三镇为什么可以并存150年?这是因为安史之乱根本就不算真正的平息,叛军之所以崩盘,主要原因是他们内部不断内耗。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被大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登基以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

到了史朝义登基时,其实安史叛军已经人人自危,谁也不相信谁了!因此史朝义打了几个败仗以后,手下人纷纷开始反水。

带头的就是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等人。他们不但没有支持史朝义,反而主动投降了唐廷。唐朝那边都乐疯了,直接把他们3个封为各地节度使

田承嗣被封为魏博节度使,管着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

李怀仙被封为卢龙节度使(范阳节度使),管着河北北部。

李宝臣(张忠志)被封为成德节度使,管着河北中部。

历史上唐廷与河朔三镇为什么可以并存150年?

他们3个所管辖的范围,被称为河朔三镇。除此以外,薛仁贵孙子薛嵩,在安史之乱时,也参与了叛乱,如今他看史朝义败了,因此也投靠了唐朝,被封为相卫六州节度使,后改名为昭义军节度使,管着河南安阳、卫辉,河北清河、邢台、永年等地。

等于说,安禄山昔日的地盘,其实并没有回归到唐朝手里,而是重新被唐朝分配给了安史叛军中弃暗投明的那些将领们。

关键是,唐朝还管不了河朔三镇这帮军阀。结果导致,这帮军阀们拥兵自重,虽说名义上归属唐朝,可他们俨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了各自的小王国。那么你觉得安史之乱平定了吗?

一、朝廷和藩镇共存,实乃无奈之举。

但凡唐朝朝廷有点实力,都不会允许河朔三镇的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可惜唐朝根本没实力消灭对方。

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勉强平定了安史之乱,可他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惊人的。

首先,唐朝为了加强官军的实力,将唐朝在西域的守军基本都给调回来了。这直接导致后来吐蕃将西域包括河西走廊给一口吃掉了。自此,唐朝的势力范围,再也没有涉足过中亚。

其次,就算是这样官军的实力还是不够,因此唐肃宗不得不选择向回纥人低头。他与回纥人约定,打下长安和洛阳,允许他们随便抢掠几个月。好家伙,这对老百姓的伤害,比叛军还要狠。

再者,由于大量地盘失陷,导致唐朝的财政没有保障。因此唐肃宗为了增加军费,不断增加赋税。等于说,你不叛乱,就得背负沉重的赋税。反倒是叛乱了,就能翻身做主人不用交税了。好家伙,这谁还肯跟着唐朝干啊!

所以说,唐肃宗为了平叛,几乎动用了手里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他把唐朝的根基都给挖空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能力彻底消灭安史叛军。

如果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等人不投降,那安史叛军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毕竟唐朝当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打下去谁知道胜负如何呢?即使叛军不能获胜,这场仗也会再打好几年,真不知道唐朝还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所以说,唐代宗上台以后,只能接受与河朔三镇并存的无奈局面。

二、唐代宗时期,麻烦太多,没空管河朔三镇。

唐代宗深知当时唐朝的处境,这么打下去,唐朝的经济早晚崩盘。所以他才会及时止戈为武。

当时唐朝的工作重心,已经不是彻底拿下所有地盘了。而是尽快恢复国家秩序,恢复老百姓们的生产力。只有把经济工作搞好了,才能让唐朝逐渐恢复元气。

唐代宗认为,只要河朔三镇不出来搞事情,那索性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了。等到唐朝的经济恢复了,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了,也就有资本收复河朔三镇了。

因此唐代宗在位期间,为了稳住河朔三镇,只能先搁置藩镇割据的问题。

历史上唐廷与河朔三镇为什么可以并存150年? 第2张

这事儿刚处理完,唐朝的新麻烦就来了。

吐蕃占了西域和河西走廊以后,并没有满足。在带路党泾州刺史高晖的带领下,吐蕃军直奔长安而来。唐代宗吓得赶紧逃出了长安,直接导致长安被吐蕃洗劫一空。要不是郭子仪重出江湖,长安可就没了!

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李光弼迟迟不肯入朝,他担心被宦官集团陷害,所以一直都是唐代宗时期的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起兵反叛了!

这还不够,同样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仆固怀恩就是看到了李光弼被怀疑的现状后,又遭到了宦官集团的诬陷,因此果断起兵反叛。他不仅自己起兵,还联合吐蕃、回纥等军队一起讨伐唐朝。

唐代宗李豫被吓得差点再次出逃,还是郭子仪搞定了这件事。但接二连三的战乱,使得唐代宗已经无力再去管河朔三镇的事情了。他能保住都城长安,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三、唐朝尝试过2次,最终都失败了。

唐朝的后世之君不是没考虑过削藩的事情,但无疑全部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尝试:唐德宗削藩,导致了二帝四王之乱。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他儿子李惟岳要求唐德宗让他继承成德节度使的职位,结果遭到了唐德宗的果断拒绝。很显然,唐德宗是要削藩了。结果李惟岳就反了!魏博节度使田悦(田承嗣的侄子)也帮着李惟岳,一同发动了反叛。

这还不够,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死后,他儿子李纳也要求承袭父位,又被唐德宗给拒绝了。因此李纳也带着平卢军反了。结果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怀宁军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反了。

一时间唐朝再次陷入了战乱不断的局面。唐德宗赶紧派泾原兵前去平叛。结果泾原兵却在路过长安的时候,也反了!好家伙,唐德宗的老巢长安,直接被他们给占了,唐德宗不得不匆忙逃离。

在战乱过程中,李希烈称楚帝,朱泚称秦帝。而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因此这场战乱史称二帝四王之乱。

虽说最后战乱被平息了,不过主要是因为唐德宗下罪己诏,恢复了藩镇的一切特权。由此也能看得出,唐德宗的这次削藩非常不顺利,依旧还是只能对藩镇妥协,才能换取安宁。

第二次尝试:唐宪宗曾短暂降服过河朔三镇。

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李纯,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朝廷的经济状况逐渐改善了,自然就有实力和藩镇力量一较高下了。

第一个冒头的居然不是河朔三镇中的成员,而是西川节度使刘辟。其实主要是河朔三镇的待遇太好,导致其他节度使也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这才有了越来越多的藩镇叛乱。刘辟反叛以后,唐宪宗立马派遣中央军将其平定。

没多久,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不等朝廷发话,就擅自继承了淮西兵权,继而引发了叛乱。唐宪宗也不惯着,花了3年时间,将吴元济彻底平定。从这事儿我们也能看得出,唐朝此时已经有钱了,足以支持这种跨年份的战争了。

紧接着,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不淡定了,因为他曾经支持吴元济反叛,如今吴元济战败,李师道只好认怂,乖乖把大儿子送到唐宪宗那儿做人质。可没多久他就后悔了,索性反叛算了!结果李师道集团内部率先崩盘,唐宪宗坐收渔翁之利,将其平定。

一下子平定了3个节度使,唐宪宗算是名留青史了,也彻底镇住了河朔三镇的军阀们。比如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率先表示支持朝廷。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去世后,他的弟弟王承元率先表态支持朝廷,并且放弃继承成德节度使。

这些神操作,使得唐宪宗大有平定河朔三镇的趋势。不过很可惜,唐宪宗派去接管河朔三镇的官员都昏聩无能。

田弘正调任成德节度使以后,御下不严,结果导致兵变。田弘正全家及其部下300多人全部被杀,成德军自此反叛。

宰相张弘靖担任范阳节度使后,认为安史之乱始于此,所以他把安禄山挖了出来抽了一顿,又非常瞧不起当地的军士,认为他们空有千斤之力,一点用处也没有。结果引发了叛乱,张弘靖被囚,他的幕僚全部被诛杀。

历史上唐廷与河朔三镇为什么可以并存150年? 第3张

田弘正被杀后,他的儿子田布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让他带兵平定成德军的叛乱。结果他到了魏博,却被魏博军逼着自立,否则根本调不动兵马。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自尽。

由此可见,唐宪宗安排的这些忠于朝廷的人,根本就镇不住河朔三镇。

唐宪宗死后,河朔三镇再次反叛。换了一批领导,可割据局面有增无减。这帮军阀独立惯了,你让他们跟着朝廷干,他们还真不习惯。

总结:河朔三镇,也得依靠朝廷。

河朔三镇换了一批新领导,分别是朱克融、王庭凑、史宪诚等人。他们要想获得当地将士们的支持,其实并不容易。

因此这些军阀头子,必须要依靠唐朝的册封,才能坐稳当地节度使的位置。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朔三镇威胁唐朝的安危,却又必须要在唐朝的支持下生存下去。

唐朝到了后期,也不得不认可河朔三镇的合法性。让强大的河朔三镇自给自足,为唐朝抵御北方的敌人,似乎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