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韩信为何不采纳这位奇才的“称王”“称皇”计?

韩信为何不采纳这位奇才的“称王”“称皇”计?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韩信为何不采纳这位奇才的“称王”“称皇”计?

韩信为何不采纳这位奇才的“称王”“称皇”计?

韩信在战争中确实是取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但在政治上却显得有些幼稚。这种幼稚在战争中也有所表现,如在灭赵之后,韩信提出要册立张耳为赵王,以此来争取赵国人心。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错在他没有将这一政治策略贯彻下去,而是在战争中轻率地擒获了赵王,导致这一策略失去了作用。

在平定齐国之后,韩信又提出了要册立刘盈为齐王的主张,这表明他已经开始注意到了争取当地人心的重要性。但是,韩信并没有意识到,他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的容忍已经达到了极限。在韩信之前,已经有韩王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刘邦所杀。此时的刘邦已经不再信任任何异姓诸侯王,他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势力都充满了警惕。

其次,韩信在灭齐之战中的行动也让他失去了政治上的优势。在战争中,韩信没有遵循与刘邦达成的协议,而是擅自攻打齐国,甚至没有通知刘邦。这种行动让刘邦对韩信产生了猜忌和不满。

因此,当韩信派出的使者来到荥阳,向刘邦提出要册立刘盈为齐王的要求时,刘邦和张良立刻意识到了韩信的政治幼稚。他们立刻表示同意,并派遣张良前往齐国,将刘盈正式册立为齐王。这一行动让韩信失去了他原本的政治优势,也让他成为了刘邦的潜在威胁。

此时,韩信手中掌握着数十万军队,而且他的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这让韩信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威胁,也让刘邦对他充满了警惕。在这种情况下,韩信提出要“称王”或“称皇”的计谋,无异于火上浇油,会让刘邦更加警惕和猜忌他。

此外,韩信提出这种计谋也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任何一位诸侯王或将军想要称王或称皇,都必须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但韩信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他的计谋只是他个人的想法。

因此,韩信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