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6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长平之战秦赵双方更是动用了多达百万军队,秦灭楚也动员了多达六十万军队,而到了三国时期,各国出兵却往往仅有几万,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认为,应该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人口数量的影响,东汉末年人口断崖式下降

从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便已经开始推行户籍制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将此制度推行全国,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对历朝历代的人口变化有个初步了解。而根据现有资料来看,东汉末年人口下降极为严重。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由于先秦史料丢失,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得知战国时期全国有多少人口,根据史学家的推测,战国中后期各国人口总数,应当维持在2600万左右。不过,后来经过秦国统一战争,以及秦末天下战乱,到西汉初期人口下滑极为严重,直到西汉天下重新一统,人口才得以恢复。

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历经两汉的发展,到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时,全国人口已经恢复到了10677960户,56486856人。而根据《中国人口史》的推断,到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时,虽然因各种灾难和战乱人口有所下降,但总人口应该仍然维持在1100万户,5500万人的水平。

然而,由于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根据《三国志》、《晋书》和《通典》等史料记载,到三国后期(263年前后),全国在册人口仅剩820万左右。直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人口才恢复至1616万。

当然,人口的断崖式下滑,也并非全部因为灾害和战乱引起的人口损失,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战乱影响,百姓流离失所,导致地方官府很难准确统计当地人口,也就是说很多百姓根本没有被统计在内。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第2张

不过,由于古代朝廷通常是通过户籍来征兵、征税,因此在籍人口实际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时期的征兵难易程度。而从数据上来看,三国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在籍人口差距达到了1000万人以上,如此巨大的人口落差,必然会影响到朝廷的征兵数量。

原因之二:征兵方式的影响,募兵制下难以调动大量军队

在古代,朝廷征集军队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征兵制和募兵制。虽然历代王朝,均采取征兵制与募兵制并存的方式,但其实皆有一定程度的侧重,其中战国主要以征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而后世王朝除唐朝的府兵制和明朝的卫所制以外,基本以募兵制为主,征兵制为辅。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第3张

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频发,各诸侯国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军队应对战争,因而除了魏武卒、秦锐士等少量脱产职业军队外,战时通常采取征兵制的方式来扩大动员能力。所谓征兵制,便是组织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参战。

根据云梦秦简《徭律》和《戍律》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列国主要采取“卒更”、“践更”、“过更”、“赀徭(戍)”和“居役”等方式,从而确保所有适龄男子全部接受军事训练,用以确保战时军队拥有足够的战斗力。

此外,根据《商君书·兵守》的记载,战国时期一旦国家陷入生死存亡的情况,基本达到了举国皆兵、男女皆兵的地步,即所谓的“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而根据《云梦秦简》和《汉仪注》等史料的记载,当时百姓的服役年限极长,大部分男子从成年后开始服兵役,一直到五六十岁才能免役。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第4张

根据史学家的推断,战国时期列国交战,各国的动员能力普遍保持在“十丁抽一”的水准,而一旦爆发“长平之战”这种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极限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六丁抽一”的极限动员能力。也就是说,像秦国这种战国后期大国,极限动员之下,甚至能够抽调出一百万的军队参战。

不过,征兵制虽然能够确保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确保国家在战争爆发后能够动员出足够多的军队,但相较于职业军队而言,征兵制下的军队战斗力却相对较低。因此,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随着战争频率的下降,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朝廷开始在旧有征兵制的情况下,兼行募兵制,此后四方有事,常募兵以备征伐。

所谓募兵制,便是挑选身体好、胆量大、技能优的 “勇敢士”从军,在征募不足的情况下,则发刑徒为兵(谪兵),西汉末年甚至招募奴隶为兵。这些军人平日里不事生产,专门接受军事训练,战争时接受朝廷调遣外出征战。由于接受军事训练周期较长,因此军队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东汉之后,虽然征兵制仍然未被废止,但募兵制已经开始成为朝廷的主要征兵方式。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国家收入本就相对薄弱,自然无力养活数量庞大的脱产军人,只能在保证少数职业军队的同时,以征兵制确保军队数量。彼时,士兵平日不耗粮食,参战并无军饷,国家只需要承担战时军队的粮食和武器供应罢了,而秦国士兵在出征时甚至还要自己准备粮食,这也确保了国家负担不会太重。

而从两汉时期开始,随着募兵制的逐步推行,军队战斗力固然得到了保障,但脱产的职业军人,平日里却需要朝廷完全提供粮草和军饷,出征时国家则还要负担武器装备,这些无疑都会大量加重财政负担。

战国时期各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为何三国时期出兵只有几万? 第5张

如上,由于征兵方式的不同,战国时期各国出兵数量固然极为庞大,但大多都是临时征募的军队,因此相较于后世职业军队战斗力普遍较低;而三国时期虽然各国出兵数量较小,但由于皆为职业化军队,因此军队战斗力有较高保证。

综上所述,由于战国和三国的人口差距,再加上征兵方式的不同,三国时期各国所能出动的军队数量,是大大不如战国时期的。毕竟,即使三国时期生产力相较战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国家能够长期奉养的职业军队,却并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