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广难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关于李广难封的原因,完全在他自己身上,现在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李广这批老将,是在汉朝对匈奴打被动防守反击时成长起来的,距离边塞近时,对付匈奴他们也算得心应手,但武帝时转变了策略,改成了远距离的主动出击,深入草原戈壁,这群老将就没有成功转型,而李广则其实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这个观点个人也是赞同的,不过还不算全面,李广难封还有他自己许多其他缺陷。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李广

首先破除一个谣言,虽然传播不广,但也有些市场,那就是说李广因为祖上是秦代名将李信,受到祖上牵连,所以难以封侯。不用别的反驳,直接就说李广的堂弟李蔡就可谓官场得意,在景帝时已经做到两千石,武帝时当了代国的相国,又任轻车将军,后来跟着卫青征伐右贤王有功,被封为安乐侯。甚至就连李广的儿子李敢,都在漠北之战中立功受封为关内侯,真要是家族出身影响,合着既不影响他堂弟,也不影响他儿子,就影响李广一个?

政治站位错误,导致前半生失去封侯机会

早在文帝时,李广就曾经因击匈奴立功而被封为中郎,不过从时间推算李广立功时年纪还很轻,级别也低,杀敌立功肯定也是很小范围的,很可能是那种指挥几十人歼敌百多人,虽然可以说是漂亮战绩,但要说因此封侯那显然不可能。

文帝之后见李广冲阵和射杀猛兽的勇猛,倒是感慨过李广不遇时,如果是在高祖时,以他才能足以封为万户侯,注意这话肯定不是说年轻的李广现在的功劳可以封侯,而是看重了李广的潜力,文帝时代虽然也有几次匈奴大入边境,但是因为汉朝国力只能选择被动防御,等汉朝集结大部队时,匈奴已经抢劫完走人了,大规模交战机会没有,自然没有封侯的机会。

不过李广到了景帝时,遇见了吴楚七国之乱,他在昌邑城立了功,但偏偏干了一件政治站位极其错误的事情,那就是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梁孝王是何许人也?是能威胁汉景帝帝位的人物,二人一母同胞,而窦太后极其宠爱这个小儿子,某次汉景帝酒后失言,随口说了句死后要把皇位传位梁王,梁王和太后都十分高兴,后面也对汉景帝如此要求。而且梁王在自己封国内“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显然有不臣之心,史记汉书都提到他对汉景帝死后的位置有所觊觎。而李广受梁孝王将军印,可谓极其政治不正确,另外这种私受诸侯王将军印的行为肯定也是违反法度的。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第2张

汉景帝

李广在吴楚七国之乱的功劳是“取旗,显功名昌邑下”,这个是有不小概率封侯的,但他受了梁孝王将军印之后,事后的封赏是不用想了,这次事件,景帝处理方式是“赏不行”,就是算他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的功劳无事发生了。

杀降不祥

李广在景帝朝肯定还是立了不少功绩的,他后来转任边地各郡的太守,以力战出名,虽然景帝很可能对心里不爽,但要客观来说,景帝对李广也没有薄待,李广死时六十多岁,前后在各地任太守四十多年,换言之李广在二十岁左右就当上了太守,景帝对李广也谈不上小气。

李广在景帝朝抗击匈奴不得封侯,很可能杀敌数也不够,按照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匈奴“终景帝世,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边郡跟匈奴整体是小打小闹,功绩也不够封侯。

而李广在当陇西太守间讨灭羌人倒是有可能达到封侯的标准,但是注意到,李广这次破羌是诱降了八百多人,然后把降人都杀了,李广晚年跟搞望气的王朔闲谈,说到自己不得封侯的事情,王朔问李广有没有做过什么悔恨的事情,李广就把当年杀降之事说了,王朔就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是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说法,但我们要考虑社会背景,当时人普遍迷信,这次杀降可能也让朝廷评定此次功绩时对李广有所压低。实际上就是不考虑迷信,搞杀降这种事儿肯定也不能大加表彰。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第3张

武帝朝出击匈奴,战绩平平

这里列举一下李广在武帝朝出塞的战绩。

1.出雁门被生擒,回去后赎为庶人。

这次战斗是武帝朝首次主动出塞攻击匈奴,李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各领了一万骑兵出征,某种意义上也是武帝对四个将军能力的考验,结果李广损失很大被生擒,公孙贺损失七千人,公孙敖无功而返,只有卫青一路斩杀匈奴七百余人,并且最重要的卫青烧了匈奴祭天、大集会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龙城,卫青因此封侯。

其实同为名将的程不识早就说过李广带兵的问题,李广带兵“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也就是让士兵们轻松自在,很少有严格的军规。虽然在景帝朝,一方面跟匈奴的战争规模较小,另一方面靠近边塞,情报有利于汉朝,李广也通过远远的设置了斥候,没有遇见危险,但一到了深入漠北,真正在匈奴的地盘上作战,那就出了问题,程不识说李广这做法“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一旦遭到突袭就会大败,李广这本人都被生擒了,只怕跟他平日作风不无关系。

2.出定襄无功

要澄清一点,卫青展露头角后,不少人认为武帝偏心于卫青,而对李广有偏见,这话才有问题的,武帝朝一开始,李广就被调入中央位列九卿,原因就是武帝听闻李广的名声,加上武帝一直有击匈奴之志,所以把李广调入中央随时准备任用,马邑之谋和首次出塞武帝都安排了李广过去。而首次出塞,在四路军败了三路的情况下,卫青斩首数虽不多,但烧了龙城,政治意义重大,武帝凭啥不器重卫青?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第4张

汉武帝

而且器重卫青不等于就直接看不上李广了,李广首次出塞被擒,损兵折将,交了赎金被免为庶人,但武帝没几年后也又再次起用了李广啊。另外,这次李广被贬为庶人期间,武帝对于这位名声很大的李将军绝对是相当宽容,我们说李广在赋闲的期间干了什么?他跟故颍阴侯在蓝田南山中射猎,这个故颍阴侯是谁呢?答案是灌婴的孙子灌强,灌婴虽是开国功臣一度位极人臣,但却因为在晚年卷入济北王造反之事件丧失兵权,而灌强也在汉文帝时因罪失掉颖阴侯爵,他弟弟灌贤在武帝元光三年受封为临汝侯,后也因罪被革去侯爵。你李广也是待罪之身,还跟灌家交好,不合适吧?但武帝可不以为忤,还是给了李广任太守的机会。

另外,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后,立刻去杀了当初得罪他的霸陵尉,而霸陵尉得罪李广,是把无故夜行的李广羁押了一夜,完全是按法律办事,结果武帝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完全不降罪李广,诏书反而劝勉了几句,连训斥的话都没说。

这能说武帝对李广不器重吗?而李广这次出征的结果是,从卫青出定襄,此战卫青手下多人立功封侯,李广的战绩就一句话,无功。

3.出右北平,无功无罚

这次倒不怪李广,迷路的是张骞,导致李广孤军被匈奴大军包围,最后撑到张骞援军赶到救援,李广军杀敌三千多,自己损失四千,但毕竟责任不在李广,所以最后定性功劳和过失相抵,无功无罚。

4.漠北之战,李广出定襄,迷路,自杀

到了漠北之战,这次无论武帝还是卫青都不大乐意重用李广,前面三次出塞,第一次被生擒,第二次卫青手下一堆人都立功受赏,李广无功,第三次则是李广倒霉。对于汉武帝来说,得出李广不适合出塞的结论很正常吧?

李广实力名震匈奴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第5张

漠北之战

但是在李广的强烈要求下,汉武帝还是给了李广一次机会,不过这次私自给卫青授命,不许李广直面单于,卫青也执行命令,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从东道走,掩护己方侧翼之后再跟自己合兵一处,李广强烈要求正面单于,但卫青都不许。

关于这个事儿,代入李广或许会觉得李广委屈,但问题是这次战斗其实属于临时改变任务,汉军之前作战意图是,把精锐部队给霍去病,由霍去病打单于,但结果反而是卫青部寻到了单于的踪迹,所谓机不可失,显然不可能再去通知霍去病部,让他过来。但此时精锐确实已经给了霍去病,而匈奴单于由于被卫青、霍去病打了几次,也已经改变战略,搞了坚壁清野,把南部的牛马羊驱赶到北边,自己也在漠北,想要以逸待劳,靠着戈壁沙漠拖垮汉军。

这种情况下,卫青带的又不是精锐,千余里的沙漠,合兵一处后勤压力又太大,李广几次表现不佳,或是自身原因,或是运气不好,这时候卫青手头的力量也有限,对面是单于精锐,更是要深入千余里,这种战略决战,凭什么让汉武帝、卫青相信李广能打好?

而结果是,这一战李广迷路了,甚至一直到卫青跟单于打完仗,追击单于二百多里,又到了赵信城得了匈奴留下的粮草,回军后一直都回师到了漠南才遇见姗姗来迟的李广。

事后李广因不愿面对刀笔吏而自杀。

总得来说,李广难封,当然有运气原因,但运气问题是次要的,吴楚七国之乱他不懂政治站队错过第一次封侯机会,景帝年间破羌,杀降可能让他又失去一次封侯机会,武帝年间四次出塞,三次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一次是张骞当了猪队友,但综合下来,自然是李广自身问题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