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让蒋琬接班,诸葛亮这么做的考虑是什么?

让蒋琬接班,诸葛亮这么做的考虑是什么?

来源:史文斋    阅读: 4.6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蒋琬接班,诸葛亮这么做的考虑是什么?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亮语福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者,公琰(蒋琬)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公,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费祎)可以继之。”又复问其次,亮不答。

上述这段对话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他所写的《益部耆旧杂记》中的记载,内容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向刘禅的使者李福交代自己死后的接班人。

名著《三国演义》中就引用了这段记录,另外在《三国志·蒋琬传》中也有诸葛亮类似的表态: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由此可以知道,诸葛亮一直以来,心中的接班人都是蒋琬。但很多人都认为,姜维才是诸葛亮真正培养的接班人。

这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姜维“九伐中原”不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继承?且诸葛亮也将生平所学传授给了姜维。

让蒋琬接班,诸葛亮这么做的考虑是什么?

那么,蒋琬和姜维到底谁才应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实际上,两人全部都是。根据《三国志·蒋琬传》以及《三国志·姜维传》中的记载。

在诸葛亮死后,蒋琬和姜维的官职都有所调整,基本上是蒋琬为主掌全局,姜维辅佐统军的格局: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封安阳亭侯。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为什么这么安排?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姜维的名声可比蒋琬大得多,按照喜欢姜维的人的说法,就应该让姜维也当丞相。

如果姜维军政一把抓,也就不会有后来姜维北伐时,宦官黄皓敢扯后腿的事了,但蜀汉的政治格局和姜维的资历,以及他的个人能力,不允许诸葛亮这么做。

诸葛亮是成熟的政治家,不会因个人好恶决定国家大事,他或许喜欢姜维,也传授的部分本事给姜维,但蜀汉到底是荆州人当家,诸葛亮就是荆州派的老大。

蜀汉在诸葛亮当政时,已经形成了荆州派独大的政治形势,诸葛亮向李福推荐的两个接班人蒋琬和费祎,以及他死后负责蜀军撤退的杨仪,全是荆州人。

蜀汉的文武大权都掌握在荆州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让姜维这么个凉州人去当第一接班人,先不说他有没有当丞相的能力,就算有,他坐得稳吗?

而且,姜维的资历和来历是个大问题,姜维是魏国降将,这样来历的将军,要想得到蜀汉上下的绝对信任,考察期短不了,可在诸葛亮死的时候,姜维到蜀汉也才六年。

当时,别说魏延还活着,马岱、王平、廖化等,哪个的资历不远远超过姜维?魏延连同是荆州人的杨仪都不服,何况姜维?姜维后来能得到“统诸军”的权力,还不是因为魏延被干掉了。

最关键的就是,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在安排姜维的地位时,一直就只是把他当成军事上的继承人,根据《三国志·姜维传》中的记载,诸葛亮曾告诉蒋琬: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让蒋琬接班,诸葛亮这么做的考虑是什么? 第2张

诸葛亮说得很明白,姜维在军事上很有才干,值得往这个方向上培养,他可以亲自教,并保证姜维的忠心程度是值得相信的。

这段记载也说明,姜维未来仅仅也只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继承人,说难听点的话,就是个打手,掌舵的还是蒋琬他们,诸葛亮传给姜维的生平所学,也只限定在军事理论上。

为什么不是当时的军中一把手魏延?很简单,抛开魏延和诸葛亮是否有矛盾不说,他和诸葛亮是同一年龄段的人,谁知道他能活多久?接班人不论文武,起码,年纪要趋于年轻化,姜维在诸葛亮死的时候,也才32岁。

所以,综上所述,姜维受限于资历、来历、年龄和个人能力上的特点,当时的姜维虽然也是诸葛亮心中的接班人之一,但只是军事上的接班人,还是属于第二梯队的。

姜维当丞相是不可能的,主政只能是蒋琬,至于蒋琬的政治能力,就以北伐所需而言,《三国志·蒋琬传》中记载:“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凭此就足够了。

但蒋琬的军事能力不足,这就可以让姜维来补充,两人互相配合。姜维就算要当大将军,也需要继续熬资历,以及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蜀汉朝堂上的信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