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皇帝犯错了怎么办,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始终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皇上犯错该怎么办?

平民百姓哪怕是官员犯了错,就该批评、悔过、道歉甚至处罚。但是皇上太特殊了,皇帝的权威有时候还需要保护。而皇帝自己呢,从人的本性来讲,谁能愿意道歉、认错,或者心甘情愿接受处罚?那么皇上犯错了该怎么办?

一、小错

皇帝犯错首先要向大臣道歉,然后才是百姓。而且他犯的错,大臣知道、百姓也未必知道。所以皇上犯错了,第一个办法是向大臣那口头认错。

中国有句老话叫君无戏言,自古以来皇帝的话就是王法。然而在历朝历代,也有一些皇帝犯了错误,不单是被臣子怼得没话讲,还得乖乖收回成命向臣子道歉。

当然这些皇帝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会动摇国家根基的小错误,选择认错的方法呢,也很简单直白,就是口头认错道歉。

能放下面子道歉的皇帝都不一般,而是历史上一些铁腕治国的强人。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中晚唐时期、唐宣宗李忱,他的能耐比他的祖宗李世民,也不见得差多少。因为在晚唐时候经过安史之乱,大唐的国力已经不行了。但是唐宣宗为解决安史之乱遗留下的种种问题,可以说想尽了办法,而且确实也卓有成效。

唐宣宗一生政绩卓著。当然他治国是一副铁腕强人的派头,虽然每次跟大臣议事的时候都和颜悦色,工作的时候不发火,但每一次谈罢工作跟大臣闲聊的时候,非常严肃,把大臣们工作中存在的失误点出来,有些大臣吓得面如土色。

那么他自己犯错了怎么办呢?事情是这样的。唐宣宗的亲舅舅郑光。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占地圈庄园还不交税,偷税漏税。正好遇上一位刚正不阿的京兆尹(首都市长)韦澳。见郑光竟然知法犯法,就把郑光庄园管事的人收监了,这可急坏了郑光。

这人是郑光左膀右臂,他赶紧跑到他姐姐郑太后(唐宣宗生母)那诉苦,希望郑太后能向皇帝求情,郑太后觉得自个儿子很孝顺,就把这事儿跟唐宣宗说了,让唐总想着办法把人给放了。

母亲开口了、又是为了舅舅,唐宣宗就找来韦澳求情。结果被韦澳堵回去了。韦澳说:“郑光家庄园那个管事,犯的是偷税漏税的国法,难道因为郑光是皇上的舅舅,就徇私枉法吗?”

唐宣宗只能语带恳求地说:“要不这样行吧,你把那个管家捆起来打一顿,打完放了就算了。”皇上和颜悦色、卑躬屈膝到这一步,照理说一般大臣都给面子。

没想到这位韦澳大人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直接就怼了回去:“皇上您要想从轻发落他也好办,您下命令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您直接下个圣旨把他放了,那我奉旨就是了。您又要我依法办事,还要我循私情,这我可更弄不了。”

把唐宣宗怼得哑口无言。经过一番思考,唐宣宗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他很真诚地向韦澳道歉:“我不对,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回去跟母亲郑太后说:“让我舅赶紧交钱吧,韦澳这个人我也制服不了,再不交钱,就不单是管事人受处罚,可能我舅都得被弄进去。”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第2张

唐宣宗这一番添油加醋,郑太后也吓得不轻,赶紧让自己弟弟把钱补上。

唐宣宗虽然受了臣子的窝囊气,却没有怪罪对方。可以看出他是个好皇帝。这一点跟他老祖宗李世民很像。李世民当年虚心听取魏征的意见,而且魏征批评皇上也不讲情面,李世民也多次向魏征道歉。

其实这一点非常重要。现今生活中的单位领导犯了错,若不向周围人道歉,久而久之下级就会认为这人根本听不得不同意见。不敢说一些不同意见,时间长了,领导就等于啥也不知道,只能听得到好话,对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二、大错

皇帝犯了大错,国家遭受了大灾,甚至政权动荡,这时候就有另一种常见的认错办法,发布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皇帝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布的一种文书,它比口头认错儿更具备正规性。

罪己诏有两个功能:一是表达皇帝为了国家和人民,愿意把事情办好的愿望;二是可以笼络人心。

君王下罪己诏,一般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下罪己诏;第二种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悔过。其实大部分罪己诏都是第一种情况,为形势所迫。

当然也有真心悔过的,比如汉武帝晚年下的《轮台罪己诏》。被认为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真情实意忏悔错误的一份罪己诏。

汉武帝那个时候的西汉很强盛,但是到他晚年出现了统治危机。这种统治危机是他自己作出来的。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第3张

他晚年时一心想要成仙,相信方士和巫术,对身边人疑神疑鬼。还误信小人谗言,认为有人用巫蛊之术害他。所以汉武帝发动了对巫蛊之术的清算,史称巫蛊之祸。有大量的上层军政人物被杀,动摇了国家根本。

当时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诅咒汉武帝,结果父子同下大狱。大将军卫青的长子长平侯也被诛杀。更严重的是,太子刘据也被人诬陷,结果刘据不甘心束手被擒,起兵反抗,失败之后自杀身亡。皇后卫子夫也上吊自杀。

结果痛失爱妻爱子的汉武帝,这时候如梦初醒痛悔不已。把害太子这些人都给打入死牢,可这样一来朝廷就乱了。每天都死人,大家过的噤若寒蝉。

巫蛊之祸虽然是汉武帝的家事,但是君王的家事就是国家大事。一旦要出事,必然波及众生、血流成河、国家动荡不安。

汉武帝确实后悔了,他深刻反思了自己所作所为,亲自写了罪己诏,诏告天下。向全天下人公示自己的罪状,推翻了以前自己一直奉行的一些政策、口谕,并且下令停止苛捐杂税,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中国历代皇帝里,向汉武帝这么诚恳,向天下百姓认错的皇帝不多。所以这一点,还是赢得了当时百姓的民心。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第4张

众多皇帝的罪己诏当中,汉武帝应该说这个罪己诏是最真诚的。还有一个罪己诏很滑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份罪己诏。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袁世凯当大总统,接着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当起洪宪皇帝。结果激起了全国各阶层的愤怒。在民愤之下登基短短83天后,袁世凯迫于各方压力,宣布取消封建皇帝制度,恢复中华民国,并下了一纸罪己诏。

袁世凯在各方愤怒讨伐之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退位77天之后病死。他这份罪己诏也成了最荒唐最尴尬的忏悔。

在中国历史长河当中,从汉文帝第一次发布罪己诏,到凯最后一次发布罪己诏,总共有89位皇帝下过260多份罪己诏,跨度长达2085年。形成了中华皇帝独有的罪己文化。

罪己诏往往是皇上,为了安抚民心,不得不下。因为一道罪己诏等于让老百姓都知道皇上有错,这对皇上的权威肯定是个动摇,所以一般皇上不到万不得已不这么干。像汉武帝那种因为失去了亲情,而真心悔过的,确实不多。

三、不大不小的错

犯小错口头道歉、犯大错罪己诏,但是错误不大不小,光口头道歉还不足以体现法律的威严,这时候怎么办呢?

三国,曹操讨伐张绣的时候,规定士兵不能祸害老百姓田地,结果他自己的马受惊了,马踏青苗。

按曹操之前的规定就得斩首,但是他是三军统帅,不能死,就割发代首。因为在古人眼里看来,头发代表父精母血,跟自己的首级差不多,所以曹操割一绺头发挂在旗杆上,用自己的头发代表首级,名义上自己也接受了斩首的惩罚,以此平复军心、要买民心。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大清皇帝入关之后,修自己的陵寝面临缺乏上等材料的问题。短时间内想弄到好料挺费劲,就把眼光盯到大明皇帝陵上,经常把十三陵这些大明皇帝陵给拆了,把里边好料拿出来修自己的陵墓。这种情况下,有些大臣就不满意了。

从皇太极开始到入关之后,顺治、康熙、雍正都干过这事,到乾隆的时候变本加厉。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古代皇帝犯错了又会怎么样 第5张

拆明陵的材料来修建自己的陵墓,还包括皇宫也用得上。一些汉臣意见就很大。刘墉就对乾隆说:“大清律里面有一条偷坟掘墓斩立决,您是大清皇帝,怎么公然违背律法呢?何况您这么干,岂不寒了天下汉人的心。”

乾隆一想也对,是自己这事做得不对,但事情已经做了,怎么办呢?也不能把乾隆来个斩立决。

这时候刘墉出个主意,让乾隆下江南,并且让乾隆在衣服里面穿件肚兜,把这个肚兜里的棉布绳子改成银链子,这样暗含皇帝披枷带锁发配江南,以此赎罪。

乾隆一琢磨,这办法不赖,保全了面子,也算给朝中汉臣一个交代。乾隆听从了刘墉的建议,把肚兜的布带改成银链,就这么去江南。后来这种银链肚兜传入民间,还成了古代一个时尚内衣。

坦白来说每个人一生都会犯错,认个错没什么了不得,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论是政策还是法规,都有可能犯主观主义错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候向百姓道个歉没什么了不得,也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反而一味地塑造伟大、光荣,把自己推向神坛制造个人崇拜,这就有好大喜功的嫌疑。在现代文明社会里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时候最高统治者的道歉,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