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诸葛亮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本站小编告诉你。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骂王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片段。

诸葛亮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语言同曹魏的高级官员——司徒王朗,在两军阵前展开了一番精彩程度不亚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激烈辩论。

平心而论,在这场辩论中,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但是为何他最后不仅输了,就连性命也丢了呢?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王朗其人

王朗出生在儒家的诞生地山东,自幼就受到儒家学风的熏陶,年岁稍长就跟随当时有名的经学大师杨赐学习,后来杨赐去世,他伤心不已,坚持为杨赐守孝而不接受朝廷举孝廉入仕的征召。

等他守孝期满,当时的徐州刺史陶谦就把他招募到了麾下担任幕府。

在这段时间里,他以儒学治国为基准,帮助陶谦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自己也被提拔为会稽的守土长官。

在东汉乱世群雄并起的年代里,儒家思想是没有市场的。

他这样的文官自然比不得关羽、张飞、曹仁、孙策这样的武将。

在和江东小霸王孙策的对决中,他毫无意外地成了阶下囚,然而他抱定儒家成仁的思想,始终不愿投降孙策为其所用。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曹操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王朗抱着大汉正统的观念,不畏艰难,奔向了当时大汉天子所在的许都。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第2张

在许都的朝廷中,他被封为谏议大夫等官职,主要负责刑狱。

因为他有着仁义的美名,所以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可以说王朗是非常有才干的。

然而曹操晋级魏王,他的儿子曹丕更是篡汉自立,王朗的位置就显得非常尴尬了。

他本是大汉的忠臣,但是曹丕以“禅让”为名赶走了他名义上的旧老板,接手了原有的领导班子,并且给他加官进爵。

他摇身一变,从汉臣变成了魏臣,虽然只是名字上的一字之差,可是整个性质都变了。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第3张

西南方的割据势力刘备,本是织席贩履之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皇亲国戚,但是他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收买人心,称霸四川,意图联合孙权对抗曹魏。

王朗和诸葛亮的相遇就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两军在祁山对峙的阶段。

诸葛亮和王朗的对决

王朗是个文官,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有着不俗的工作业绩,魏明帝曹叡继位以来,他反而要到前线当中去效力。

这个时候他已经七十六岁了,在古稀之年有这样的壮举,可谓是老当益壮。

然而不幸的是他碰到了曾在“舌战群儒”中大获全胜的诸葛亮。

当时诸葛亮正直壮年,而且第一次北伐,蜀军准备充分,他意气风发。

当他得知对面的曹军将领是曹真、郭淮以及王朗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底气。

曹真好大喜功,郭淮有勇无谋,王朗虽有谋略,但是却喜欢自抬身价,倚老卖老。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第4张

这三人的组合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曹魏阵营中真正起到威慑作用的司马懿早就被撸得一干二净回家赋闲去了。

两军约好时间,展开了针锋对决。

王朗骑在马上打算以口舌为剑,说服诸葛亮投降。

他先是扯了一堆上古贤人的空话,然后话锋一转,把东汉王朝说的一无是处,把曹操篡汉说的有礼有节:“我太祖武皇帝(曹操),扫六合、卷八荒;万民仰德,天命所归。世祖文帝(曹丕),神文圣武,以膺大统,这不就是天意人心吗?先生经天纬地,怎么尽做些逆天理、背人情的事呢?”

最后又不失时机地向诸葛亮抛出橄榄枝要他投降。

可以说,王朗不愧为一代大儒,说起话来文绉绉的,直接从道德的制高点上来压诸葛亮,妄图以黄老之学辅以现实情况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称得上是一篇上好的文章。

他这样的做法,如果面对的是赵云、关兴、张苞这样的武将,那就成了对牛弹琴,这三位可能没等他说完就给他来一个透心凉。

如果是这样的死法他绝对不会心服口服,然而他面对的是那个曾经在东吴连胜三场的辩论高手诸葛亮。

诸葛亮非常聪明,他懂得两军对战看的是实力,这种口头功夫完全是消遣。

但是他打算发挥自己口才的特长来戏弄一下这位曾经大汉如今曹魏的元老重臣。

他引经据典,以王朗的言辞为论点,进行严密合缝的抨击,甚至把王朗的简历也拿出来进行展示。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第5张

他的言辞非常严谨,也很阴毒,他以王朗在大汉朝廷中曾经举孝廉入仕的事实为论点,来驳斥他投靠曹魏的事实:“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在儒家的思想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其最高的境界,向来就有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之说。

向来在朝中以大儒自我标榜的王朗,言行不一,被诸葛亮戳中了痛处,羞愧难当。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这番打脸的言论,直接在两军面前说的王朗下不来台。

王朗年事已高,车马劳顿,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此刺激,结果一时气短,掉下马来摔死了。

在尊刘抑曹的《三国演义》里,大家自然觉得诸葛亮神通广大,老王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可是抛开《三国演义》中作者的立场,王朗似乎说的也有道理,而且综合两国实力来说,蜀汉地处一隅,根本无法跟中原发达地区的魏国相比。

相持下去,曹魏就是耗也把蜀汉耗死了。

事实上,诸葛亮死后,蜀汉确实是耗光元气,选择了投降。

王朗对战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第6张

王朗输掉的原因

司马懿曾经评价过王朗。

他既表扬过王朗七十六岁高龄,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又嘲笑他量小气窄,因为一口气就被骂死的窝囊。

王朗忽略了两军乃至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作为一名文人偏偏要在口舌上讨便宜。

诸葛亮就借题发挥,从他接受的儒家文化入手,顺着他的思路去寻找他的痛点,然后狠狠地戳一家伙。

如果面对的是司马懿,他会迅速从原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回到现实实力对比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跟诸葛亮去打消耗战。

而可怜的王朗却没有那么走运,他被诸葛亮戳中了痛处,又找不到反驳的办法,结果年岁已高的他,来不及反应就从马上掉了下来,成了笑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