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建州女真地图 建州女真崛起原因

建州女真地图 建州女真崛起原因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

历史

 设立卫所

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火儿阿)、斡朵怜(怜一作里,又作吾都里)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由于受到黑龙江中下游“野人”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明赐姓名李思诚,朝鲜文献作于虚出)、猛哥帖木儿(清文献作孟特穆)等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先移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再东行,越过今老爷岭和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遂定居这一地区。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今乌苏里斯克)一带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1403年(永乐元年)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朝明,明廷以其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建州女真之名始于此。斡朵里部南徙,初与胡里改部走着同一路线,在1372年(洪武五年)以前,已进入图们江流域,几经变徙,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大多集结到以阿木河(又作斡木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1406年初(永乐四年),因阿哈出推荐,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1433年(明宣德八年)样,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居在建州卫管辖下。

建州女真地图 建州女真崛起原因

  女真诸部分布图

1408年(永乐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忽的河疑为今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图们江北、珲春河流域把尔逊所领的胡里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胡里改部虽分设两卫,但明廷常委任建州卫或毛怜卫的女真头人到对方卫分任职,因而后来史书称居建州、毛怜等地的均为建州女真。自洪武以来,满洲人、蒙古人等关外民族由于其生活苦寒开始南下,与新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接触,从此开始了明朝政府与这些南下少数民族的关系史。在对于这些民族的政策态度上,明朝政府采取了极其宽大的方式、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宽厚仁和,接纳安置了他们。明政府给予他们的待遇,甚至远远高于对汉族百姓的待遇。孟森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

 建州三卫

凡察、童仓迁到婆猪江流域后,1442年(正统七年)叔侄发生建州左卫“卫印之争”,即争夺领导权。明廷为了平息纷争,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童仓为猛哥帖木儿正嫡,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建州三卫中,据朝鲜史籍 1451年(景泰二年)的记载,时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如按每户5人计算,时建州三卫共有人口还不到12000人。不过应当看到,无论是阿哈出迁出绥芬河流域,或是童仓和凡察南迁婆猪江时,史有明文,建州卫和建州左卫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1440年(正统五年)童仓等南迁时,左卫部民“留居者过半”。迁居婆猪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时虽只有1万多人,但由于他们在长期迁徙中患难与共,而聚居在一地后,因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原来人数较少的建州左卫,当猛哥帖木儿后裔清太祖努尔哈赤登上政治舞台后,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东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后被他统一起来。

建州女真地图 建州女真崛起原因 第2张

  女真武士

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为:①苏克素护(亦作苏护或苏浒)河部,因居地临水得名,今称苏子河;②哲陈部,哲陈为满语,疆、城郭之意,因居建州女真区域西北角得名,地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一带;③完颜(一作王甲)部,分布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北的浑江上游地区;④浑河部,以水得名,约分布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地区;⑤栋(一作董)鄂部,以水得名,居今称大雅儿浒河流域;⑥鸭绿江部,居今鸭绿江上游地区,有人认为该部居民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⑦讷殷部,以水得名,地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区;⑧珠舍里部,分布在朱色冷河(今二道江)流域,地在今吉林省安图县境。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五部,后3部为长白山三部。表明建州女真区域,东至鸭绿江,西抵抚顺市,南有辽宁县桓仁县境,北达图们江的广大地区。

 袭扰朝鲜

建州卫返回婆猪江旧地居住后,部众与朝鲜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双方摩擦不断。建州左卫在董山的统领下,迫于经济生活的压力,董山率领部众屡次犯边抢掠,成为明廷辽东的最大边患。1467年(成化三年),明廷再次对建州三卫女真各部下谕招抚,命三卫部众各守地方,不许越边。董山等人在接受明廷招抚后,于同年八月,董山、李古纳哈等人进京朝贡。

此次,李古纳哈、董山等人入京朝贡,出语不顺,在朝廷赐宴时口出不敬,指桑骂槐,抢厨人铜牌,并索要素蟒衣、玉带、金帽之类,朝廷一一答应。明廷以为羁縻此僚,建州必可弭平。乃辽东报告:“女直侵寇,依然不止。” 才被明宪宗下令押解出边,“遣返建州”。历来羁縻不驯的李三纳哈、董山等人如何能忍受这种处罚。当一行人被押解到广宁时,董山终于进行了反抗,意欲逃跑,遭到明军的杀害。李古纳哈则乘混乱之机狼狈地逃回了自己的属地。

明廷冲突

董山等人的反叛行为,惹怒了明廷。1467年(成化三年)九月,明廷下令,派大将赵辅率军五万,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同时,命令朝鲜派出军队,全力配合明军进剿。在这场史称成化之役中,建州女真人蒙受了灭顶之灾,左卫的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芦舍无存,部众尸横遍野。右卫也遭受到重大损失。

在成化之役中,受明廷调遣的朝鲜大军,在主帅弼商的指挥下,以精兵万余人越过鸭绿江,分道扑向建州卫所在地婆猪江两岸与吾尔府等处。朝鲜军兵所过之处,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朝鲜军大将鱼有诏率军攻破李满住父子据守的山寨后,大肆斩杀,李满住中箭后被鱼有诏所杀,其子李古纳哈也死于乱军之中。攻克李满住父子所居山寨后,鱼有诏令军士于寨中大树上,刮皮刻写了“×年×月,朝鲜主将康纯、大将鱼有诏等灭建州卫兀弥府诸寨,捣落屯落而还”的字迹。随后押解俘获的建州卫人畜而返。朝鲜军马撤退后,明军才赶到建州卫属地,见到了鱼有诏命人刻写在树干上的字迹,将此报告于明廷。鱼有诏剿杀李满住父子及部众的功绩,受到了明宪宗的嘉奖,“赐银五十两,缎绢各四疋”。

崛起建国

1583年(万历十一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他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公开反叛明朝政府。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举国震惊。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

1625(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不过,努尔哈赤在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的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1635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崇德元年),清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金”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