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8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这是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看着台上的青衣将水袖轻抛,低吟婉转地吟唱着名剧《桃花扇》。

一声声的唱腔,一句句的悲吟,把那个水一般的女子一生都尽数展现给了世人。

李香君,纵使是叩指念着这个名字,都觉得其美丽温柔到了极点,可世界对这个女子可一点也不温柔。

生逢乱世落风尘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一个女孩在苏州阊门枫桥吴宅诞生了,当时人人都说这孩子会投胎,命多好!是啊,前面两个哥哥,其父又是朝廷的一员武官,一切都不用担心了,她这一生就该是享受万般宠爱,健康快乐地成长为那大家闺秀,日后再嫁得个如意郎君,就此尊贵祥和地在人间走过。怎能不让人羡慕?

或许老天也是嫉妒她的,不然为何要残忍地把厄运降临给这个家庭。

时正值魏忠贤阉党当政,大肆残害忠良。女孩父亲是东林党成员,多次上书皇上,请求治罪魏党。或许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或许他不知道,但他终究是毅然决然地做了。在世界沉沦在黑暗中的时候,他看着周围昏睡的同僚,内心的正义感让他发出了那一声声怒吼。

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又怎是一个普通的武官可以抗衡的?他还是失败了,自己被阉党构害入狱,家人开始四处流浪,偌大的吴家就此消弭在历史中。

不知这位好男儿是否后悔过自己所做之事,但他那种敢于和黑暗抗争的气概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小女儿心里。

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流浪的吴家人迫于生计,把当时才八岁的小女孩送给了秦淮名伎李贞丽,李贞丽很喜欢小女孩,把她收为义女,改吴姓为李姓,起名李香,号香君,绰号“香扇坠儿”。

李香君这个名字走上了明朝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

秦淮风月遇郎君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古时的青楼女子也多是精通诗词之人,而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她仗义豪爽又颇识风雅,所以她的媚香楼内多是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有年轻的才子大声抨击奸佞,出口成章,有忠厚的官员一遍遍说着匡扶社稷,把烈酒猛灌进喉咙,有老迈的大臣笑着说忠君爱国,一会又掩袖痛哭…李香君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了。

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这一年的李香君十六岁,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世传“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的角儿。

十六岁,是一个女子风华正茂之际,却也是女子最怀春的时候。少女情怀总是诗。“装不完的欢笑卖不完的唱,烟花生涯断人肠,怕只怕催花信紧风雨急,落红纷纷野茫茫,我也曾学红杏出墙窥望。”

或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来自河南商丘的书生侯方域顺时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他是来南京参加秋试的,路遇李香君,对她一见倾心。

当身为河南尚书之子,家世显赫,又博学多才的他去热烈追求一个人时,身为青楼女子的李香君又怎能抵御,就只能逐渐沉沦于他说的爱情之中了。那段时间他们常常琴瑟和鸣,四处游玩。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第2张

“(朝宗):我也曾抚瑶琴低吟凤求凰(香君):我也曾嘤嘤鸣兮求良友(朝宗):我也曾深巷愁听卖花忙”

在南京城中,这对鸳鸯一起度过了那一段美丽的时光。

陷入爱情中的女子智商就成了负数,这句话在李香君身上是适用的。在侯方域将要离开南京时,李香君对心上人以身相许,把一个女子最重要的东西送给了他。李香君与侯方域在客船上誓死白头偕老,临别之际,侯方域解下随身宫扇送于李香君,以此作为二人的定情信物。李香君也相信心上人会回来迎娶自己,就在南京城一直等待着。

白首同心生别离

当侯方域拜别家人再来南京时,李香君早已在码头等待了不知多少天。他们相拥而泣,一对鸳鸯在水面翩翩起舞。

在他们如胶似漆的日子里,侯方域在官场上的政治名望也风生水起。二人也慢慢开始着手商议结婚之事,一切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可那个老天似乎总是对这个女子有所敌意,又把不幸赐给了李香君。

当时阉党已经开始走向灭亡,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保命,想要巴结侯方域。于是在侯方域和李香君新婚之际,他差人送来了奁资。侯方域看着这奁资犯了愁,若收下则名节有损且与本心不符,若不收下则会与那阉党结怨。

“风尘女子名节讲 分忠奸 辨青黄”自幼在名人熏陶下生活的新娘李香君,比丈夫侯方域还要看重名节,似乎是一个轮回,当年她父亲面对阉党奋起抗争,而今的她做出了和她父亲一样的选择。

“原物送回阮胡子 风标不学世时妆”馈赠被重重退回到了阮大铖面前,阮大铖看着那奁资,脸上阴晴不定,把手狠狠地砸在桌子上。阉党余孽和朝廷新人的怨仇就这般结下。

俗语所言:宁得罪君子,莫结仇小人。自然有一定道理。现在小人阮大铖就如同黑暗中的饿狼般狠狠地盯着这对夫妻,时刻准备实行自己的报复。而沉醉于新婚之喜的李香君和侯方域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由来好梦最易醒,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中国历史上那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结束了。可是总有不死心的人,一群阉党护佑着朱林天下的最后遗脉进了南京,在这里又建立了弘光小朝廷。

借着从龙之功,阉党余孽再度执政,大肆构害东林党人士和复社人士。阮大铖这时再也忍不住了,他狞笑着伸出了潜藏已久的獠牙,恶狠狠地咬在了侯方域一家身上。

当时时局动荡,侯方域为了大局,出面劝说左良玉部敛迹安定,而阮大铖则向督抚马士英诬告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这就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投奔当时的名臣史可法,以求安宁。

这对新人刚见面没多久又要分别,这次的分别二人都知道可能也许就是永远的分别了。侯方域说多加小心,若我不归,可另寻他人,李香君沉默,把头埋进了丈夫怀里,小声说生死不弃。

小人的报复不会这么简单,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构害人这一块发挥的淋漓尽致。或许在朝堂上的阮大铖只是个普通人,但在报复这一方面他是真正的天才。

血溅诗扇风骨存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第3张

侯方域离开后,李香君这个以他妻子自称的女子在南京城自然受尽苦难,生活难以为继,可她从未选择放弃。这时的阮大铖又伸出了他的黑手,他利用权势,开始逼迫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

一心思念远行丈夫侯方域的李香君自然不肯从命。周围人大多劝她忘了那个如今已经生死未卜的侯方域,嫁的田仰,以过得好日子。就连侯方域的友人都只能叹叹气,无心阻止,一个女子为侯方域守候了这么长时间,如今侯方域生死不明,他们又怎能阻拦一个女子去选择自己的幸福。

可是啊,你们看错了她,看错了李香君啊。她是那么骄傲的女子,名节之事她看的比谁都重,又怎会改嫁他人!

香君这一生的苦难,其实是和她那磐石般的风骨是分不开的。这个女子的性格太硬了,林语堂先生说“香君一个娘子,性格是个蛮子”倒是没错的。当时的她若宣告离开侯方域,与侯方域等人撇开关系,凭她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声,在南京那座当时繁华的大都市中,生活定是过的很好的。可她还是选择了布衣贫苦的生活,还是选择了去等待她那个不知生死的丈夫。

世人常言戏子无情,可戏子一旦缘定倾心,那便是一生了。台上是旦角,千娇百媚惹人怜,台下是女子,绕指柔可化百炼钢。

那阮大铖的耐心逐渐耗尽,竟派人前来抢婚。李香君的性子又怎能任其宰割,她当着抢婚人的面自楼上一跃而下,以头抢地,如同歌曲〈叙世〉中所唱:她环着无望自楼台坠落,行人说漫天开出桃花色。

斑斑血迹都溅在侯方域送给她的诗扇之上,“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侯方域的一位友人目睹此景,深受感动,遂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事情都已经弄到见血的地步,阮大铖安排抢婚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上天垂怜,李香君这次只是受了点伤,醒来后侯方域也传来了自己的消息。惊喜的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侯方域听闻此事,深受感动,立刻赶赴南京。

可一回到南京,就被等候多时的阮大铖等人捕入狱中。李香君最终也无力支撑阮大铖的一再相逼,只能被迫做了宫中的歌妓,一直到小朝廷灭亡才得到自由。

后世多传追芳魂

关于香君这个传奇女子的结局,历史的传言有三个,一种是她终于在苏州与侯方域重逢了,在被一个老人当头棒喝后,两人拔剑四顾心茫然,勘破尘缘,双双选择了出家。

一种是李香君顺利嫁给侯方域为妾,可最后侯方域变节南下,李香君痛心不已,整日在侯府以泪洗面,最终则被人赶了出来,寂寥而死。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第4张

第三种则是两个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便恹恹地死去。临去之前给侯方域留下一句话:“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可惜,她的侯公子连玩世的犬儒主义者都没有做成,变节南下,白白污了香君的名声。

看似三种,实为一种。无论是哪个结局,对于李香君来说,皆是悲剧。细细想来,侯方域为香君做过什么呢?堂堂八艳之才因一个书生而潦倒一生,书生却连一个守节故朝都做不到,白白连累了一个女子的名声和一生的青春。

或许,最初的李香君也知道侯方域的真面目吧,可是青楼十年,见惯了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附庸风雅的土气财主,虚伪狡诈的权臣达贵对着其他的姐妹呼来唤去,突然冒冒失失的闯进一个有才学的白衣少年郎借着三分酒意,七分不知天高的傲气嚷嚷着要为你赎身,高抬大轿迎你入门。又好笑又感动,恍惚之间,便是真心错负,有人赠了一场好梦,怎么舍得不做呢?这一做,便是一生了。

“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吹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伤空留桃花香!”

戏台上唱词又起,可唱词中的那个女子又去了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