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三国时期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为什么?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辅佐后主刘禅期间,六次出兵北伐中原,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三国纷争,不单单只有诸葛亮想北伐。

北伐是诸葛亮的执念,同样也是东吴孙权的执念。

不过,和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复兴汉室”不同,孙权的想法就要单纯一些,他只想完善建业(南京)北边的江淮防线。

至东吴崛起后,始终只保有长江防线,却没有淮河防线在手。

因此,孙权多次亲自率兵北上,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合肥。

合肥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合肥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一座重要城镇,合肥在曹魏手中,东吴就无法拥有淮河作为长江防线的补充。

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没有淮河防线,长江防线就是不完整的,没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倒腾,只能被动防守。

因此,拿下合肥,在淮河布置一道防线,包括利用从淮河到长江之间的广大区域阻敌南进,是南方政权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且,合肥周边全是平原地区,是很重要的产粮区,这对于东吴的国力增长,也有相当的好处。

当然,合肥距离建业很近,也是孙权一直觊觎合肥的重要因素。

三国时期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为什么?

身边不远处,总有敌人的兵马摆在那,孙权晚上睡觉,没准都要睁一只眼,哪能睡得安稳?

即使在三国纷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曹魏在合肥方向布置的兵力并不多。

对于东吴来说,要防范外敌进入到江东核心地区,西边的荆州,北边的合肥(淮河),这两处战略缓冲地区,是绝对不能少的。

赤壁之战时,东吴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就是分兵两路防御,周瑜在西边荆州方向,孙权亲自负责北边合肥方向。

打赢赤壁之战,东吴拿到了小半个荆州的红利,十多年后,又偷袭关羽成功,将荆州大半夺下(有一部分始终在曹魏手中),西线的防御总算是完整了。

可北线的合肥,孙权在赤壁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亲自率军攻打了五次,都没能拿下。

虽然孙权每次都是以多打少,但每次都铩羽而归,成为孙权毕生的遗憾。

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

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期间,孙权率兵进攻合肥,一是为了牵制曹操,二是为了能打通江淮。

结果,孙权大军被城中的扬州别驾蒋济用一封伪造的书信就给逼退了。《三国志·蒋济传》中记载:

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在缴获蒋济故意留给孙权的书信之前,吴军已经强攻了合肥一个月,却没能拿下,由此看,吴军攻坚战的能力有待商榷。

另外,曹操因为在准备赤壁决战,只派了几千人过来(千余骑兵加部分汝南郡的杂兵),孙权却信成了四万,显然,情报工作也很差劲。

这是孙权首次率兵攻合肥,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因为曹军的主力,全被牵扯在赤壁一线,对合肥鞭长莫及,从曹操只能派出偏将带着几千兵力来救援,就能看出来。

这么好的机会,都没能打下来,也注定了孙权跟合肥无缘。

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

公元215年,趁着曹操兵进汉中,征讨张鲁时,孙权又抓住机会,第二次率兵攻打合肥。

这次,孙权败得很惨,东吴军队十万,合肥守军七千,张辽率部出战时,只带了八百,却杀得东吴人仰马翻,孙权退军时,还差点被俘虏,《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

三国时期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为什么? 第2张

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成就了张辽威名的同时,也给江东上下带去了深深的心理阴影:“由是(张辽)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至于孙权本人在这一战之后收获的心理阴影面积,就不好计算了,估计会很大。

孙权第三次攻打合肥

公元230年,为配合蜀汉诸葛亮的北伐,已经成为皇帝的孙权(公元229年,孙权建国称帝)第三次出征合肥。

这一次,孙权也玩弄起了虚虚实实的计谋,不过,被曹魏都督扬州一线的主将满宠看破。《三国志·满宠传》中记载:

(曹魏太和)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兗、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馀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调动曹军的计谋没能起作用,加上吴军攻坚战不行的软肋没有解决,孙权再次无功而回。

孙权第四次攻打合肥

公元233年,孙权第四次率军进攻合肥,此时的合肥城,已经被曹魏重新择地修建。而修建新合肥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抵御东吴。

此前,合肥旧城距离江河水道很近,东吴的水军在当时无敌,可以借着江河水道围困或进攻合肥,而不善水战的曹军只能被动防守。

新合肥换了地理位置后,哪怕距离原先的位置只有几十里地,短短的距离,却成为孙权及东吴步、骑兵团的噩梦。

孙权到新合肥后,发现水道距离城池有几十里远,差点都不敢下船,壮着胆子派兵上岸,想炫耀一番就走,却被满宠派出六千人伏击,给打得大败,《三国志·满宠传》中记载:

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宠谓诸将曰:“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城隐处以待之。权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

这一次,孙权相当于连新合肥城的城墙都没有看到,就被击退,除攻坚战不行外,吴军的陆战功力也需要提高。

孙权第五次攻打合肥

公元234年,蜀汉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孙权也出兵配合,目标当然还是合肥。

并且,孙权认为魏明帝曹叡会把重心放在诸葛亮那边,自己有绝好的机会打下合肥。

可在曹魏合肥守将张颖的拼死“拒守力战”下,孙权围攻合肥月余无功。

三国时期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是因为什么? 第3张

不但如此,东吴军队还在被驰援合肥的满宠用火攻之计袭扰时,损失了孙权的侄子孙泰,《三国志·满宠传》中记载:

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孙匡之子,其母是曹操的侄女,他是曹操的侄外孙)。

最关键的是,孙权的战略判断也出现错误。

他认为曹叡不会轻出,可曹叡拒绝了满宠提出的放弃合肥的建议,把北线抵御诸葛亮的任务交给了司马懿后,毫不犹豫地御驾亲征,救援合肥,《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

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

合肥久攻不下,孙泰阵亡,东吴军队士气大减,还没有等到曹叡大军到来,孙权就赶紧撤退了。

同年,诸葛亮逝世,曹魏北线的压力大减。此时,孙权也已经52岁,精力大不如前。因此,在孙权的有生之年,再也没有亲征过合肥了。

东吴的下一次攻打合肥,也是最后一次攻打合肥,要到孙权死后,由诸葛恪指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