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来源:史文斋    阅读: 3.0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对书中魏延之死的场面印象深刻。魏延在临死前曾嚣张地高声大喊:“谁敢杀我!”,随即便被身后的马岱一刀斩杀。

为何魏延会在嚣张地喊出这句话后就被马岱从背后斩杀呢?他是在什么情形下说出来的这句话呢?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写到,魏延在死前还说了一句话,或许这句话才是他真正的死因。在魏延死前,对杨仪说:“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魏延与诸葛亮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且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变得十分的狂妄自大,还能喊出“天下谁敢敌我”这种猖狂的话语。那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又从何而来,为何会激得魏延说出如此这般话语。

在读《三国演义》时应当可以发现,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一开始便是紧张的,诸葛亮第一次见魏延便想杀魏延,到最后诸葛亮死后,魏延与诸葛亮的关系仍旧紧张,并未缓和。也因此,诸葛亮在死前谋划了这场戏,以正当理由诛杀魏延。

在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时便与其针锋相对,关系紧张。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以下几点了。

诸葛亮与魏延初识,是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当时长沙城的守将是老将黄忠。黄忠此人虽已年迈,却仍旧斗志坚定,因此局势焦灼了起来。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魏延出现。魏延暗中帮助关羽打开长沙城门,斩杀当时长沙城太守韩玄。因此关羽才能勇往无前,一举攻下长沙。

如论功行赏,魏延本该是长沙城一战的最大功臣,但在魏延参加庆功宴时,却受到了诸葛亮的刁难!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2张

在庆功宴时,诸葛亮因其头有反骨,判断魏延绝对会谋反。也因为魏延杀死他曾经的旧主韩玄,所以诸葛亮私心认为魏延绝对是不忠不义的人。

即使他与黄忠都已投奔蜀汉,但谁都无法判断魏延是否会再次弑主。也正因如此,诸葛亮在第一次见到魏延时便想要将其诛杀。

诸葛亮认为,魏延杀害旧主,乃是不忠不义,背信弃义的宵小之徒。于是在庆功宴上,在众人面前训斥魏延,试图让其在众人面前露出把柄,从而名正言顺的将其按谋反的罪名诛杀。

而刘备拥有一颗爱才之心,尽管诸葛亮各种针对试探,刘备仍旧信任魏延。因为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深厚,于是刘备将魏延收编至自己军中。

因为诸葛亮与魏延属于王不见王的状态,倒也相安无事许多年,在这些年中,魏延在刘备军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汉中之战后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

这足以证明魏延虽头有反骨,但绝不会造反。因为魏延的累累战功,诸葛亮也稍稍放下了对魏延的成见。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3张

然而世事无常,在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诸葛亮对魏延又增加了一些成见。在蜀汉进攻巴蜀时,因为魏延对自己极其自信,不愿遵循军令,试图一人攻打两座敌寨,拿下头功。

诸葛亮听闻这件事后,认为魏延盲目自大,好大喜功的存在。在军中,军令如山,绝对不允许有违背军令的将士的存在。因为这一原因,诸葛亮对魏延更加不喜。

虽然二人之间矛盾深厚,但因刘备仍在世,所以二人并未激发出特别大的矛盾,可是没过几年,刘备便因病去世了。

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登基,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想要为刘禅争取更稳定的基业,决定北伐。也因为魏延曾立下赫赫战功,蜀汉也缺少像魏延这般勇猛的将士,便放下对其成见,重用魏延。

事实证明,诸葛亮这般决定是正确的。在北伐过程中,魏延率领蜀汉军队连续攻破魏国几大城池,击败魏国几大名将,被封为征西大将军。然而二人因军事谋划方面的分歧,再一次引发了矛盾。

在即将到达子午谷时,魏延向诸葛亮提议,有自己率领一支军马,从子午谷出来,诸葛亮带领剩余兵马从斜谷进入,里应外合,定然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魏国国都长安。

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诸葛亮一向是稳妥派,从不打无把握的仗,认为魏延的提议有所欠缺,如果有人埋伏在谷中,必然会导致战士们受到不必要的伤亡,于是驳回了魏延的提议,改为攻打陇右,但因为蜀汉的实力始终比不上强大的魏国,战斗力不足导致街亭失守。蜀国元气大伤,北伐失败。

经此一战,魏延也对诸葛亮心生埋怨,认为如果采用自己的子午谷建议,必然会北伐成功,定然不会有如此大的伤亡,颇有怀才不遇的心思。

其实可以看出,魏延并未有反骨,反而对蜀国尽心尽力,但诸葛亮却因其杀害旧主,对其有成见。因为诸葛亮的不信任、不重用,致使魏延认为自己的才能无法被发掘。让二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诸葛亮觉得自己的身体逐渐变差,害怕自己死后魏延谋反,危害蜀汉,便对魏延起了杀心。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任命魏延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的病情加重。在诸葛亮病重之时,召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等人商讨身后事,却唯独漏掉了魏延,试图靠此激怒魏延使其试图谋反,以平乱的理由将其诛杀。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4张

诸葛亮交代众人在其死后徐徐退兵,让魏延断后,而魏延却不愿,认为丞相虽死,但自己仍在,不能因为丞相死了就荒废天下大事。因为魏延与杨仪有矛盾,即使退兵,魏延也不愿意做断后的将领。

蜀国大军都随着杨仪退兵了,这让魏延十分生气,便在杨仪等人撤退之前,将撤退路上的阁道全部烧毁,让他们无路可走,无法撤退。

杨仪与魏延都上表刘禅称对方试图谋反,在二人对峙时,杨仪使用诸葛亮的计谋,诱导魏延说出“谁敢杀我”。

魏延在此之前还说了一句,诸葛亮在世时我尚且忌惮他,如今诸葛亮已死,我已经没有什么好忌惮的了。此话一出,便被马岱抓住把柄,名正言顺地杀死魏延。

魏延死于诸葛亮的不信任,死于他的天生反骨。因为他太过于狂妄自大,虽然投降敌方并非个例,但他杀死了自己的旧主,乃不忠不义之人,使得诸葛亮对其有所顾忌。在诸葛亮死后说出极其大逆不道,类似于谋反的话语,让人抓住把柄导致自身死亡。

魏延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的“谁敢杀我”?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5张

由此可见,我们在做事时应当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所谓谨言慎行即是如此。魏延有勇有谋,却死于自身的狂妄及口无遮拦,且背弃旧主,使他人对其失去信任。

没有信任在如今的社会中寸步难行。与其说魏延死于自己所说的“谁敢杀我”,不如说魏延死于他的狂妄与他人对魏延的信任危机。

在如今,我们应三思而后行,不能因为任何原因破坏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引发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