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崇祯登基之后为何会与东林党闹掰?发生了什么?

崇祯登基之后为何会与东林党闹掰?发生了什么?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7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崇祯登基之后为何会与东林党闹掰?发生了什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

明朝崇祯二年十月,后金汗王皇太极亲率后金军主力从蓟镇方向扣关攻明,这是后金乃至以后的清朝政权对明朝的首次入侵,后金军队还直接杀到北京城下。

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大为惊恐,在皇太极退兵后,开始对责任人逐一清算,首当其冲的就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他被愤恨不已的崇祯凌迟处死。

在袁崇焕下狱前后,举荐和支持袁崇焕的几位东林党出身的内阁大学士,如韩爌,钱龙锡、李标等也陆续主动辞职或贬官,崇祯登基后依仗的东林党内阁倒台。

崇祯在登基初期,对东林党寄予厚望,认为他们才是帮助自己挽救明朝危局的最好助手,虽然因后金入关,东林党内阁要负责而倒台,但崇祯对他们的好印象不是一时半会能消除的。

崇祯登基之后为何会与东林党闹掰?发生了什么?

但实际上,自从崇祯三年东林党内阁倒台后,崇祯再没有起用过任何一位东林党人担任内阁大学士,双方的关系始终无法缓和,这又是为什么?

归根结底就一个字“钱”,明朝灭亡有很多原因并存,但最主要的就是明朝的财政崩溃,朝廷没有钱去发军饷,去安抚灾民,去恢复战乱之地的经济。

而东林党有钱,他们掌控着明朝最重要的财税来源地,即整个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和农业税收,江南地区每年交多少税,几乎全由他们说了算。

这个隐形权力是东林党人前赴后继用舆论攻势、政治争斗,包括政争失败后丢失性命为代价换来的,从张居正改革明朝的税制时就开始了,历经万历、泰昌、天启等数代皇帝,直至崇祯朝,东林党完成了对东南地区税额的掌控。

比如著名的“五人墓碑记”就是因东林党组织的抗税斗争死了人,他们反而把抗税者用文章塑造成英雄,希望能收点工商税补贴朝廷财政支出的万历皇帝却被描述成贪财的皇帝。

东林党和“九千岁”魏忠贤之间的政治斗争,根源其实也是围绕着江南地区的税收开展的,魏忠贤代表皇权收税,东林党不愿意交,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矛盾不可调和,就只能你死我活了。

崇祯皇帝登基后,面临的就是国库空虚的不利局面,他最需要改变的也就是财政状况,谁能给他弄到钱,相信就能得到他的重用。

崇祯知道东林党有钱,即使刚登基时不知道,随着慢慢的成长,估计也会清楚。加上东林党舆论做得好,民间形象好,刚当上皇帝的崇祯倚重东林党再正常不过。

明朝那么大,有钱的当然不止东林党,还有很多其他团体,但在崇祯刚登基时,东林党借着主政之机,以清理魏忠贤“阉党”的名义,打击其余所有的派系,崇祯也照办了,让晋、齐、楚等政治团体对崇祯失望,他们不再出钱支持崇祯。

别的党派因被打压不愿意出钱,东林党也牢牢看着自己的钱袋子,他们拿到了政治权力,可又没能给崇祯弄来钱,这就让崇祯很失望,不能为崇祯解决财政危机,那东林党主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崇祯三年时,东林党内阁因替袁崇焕背锅倒台,但崇祯时期的内阁本就经常更换人员,在他执政时期,内阁大学士换了五十多个就是证明,东林党其实也有机会重新回到内阁中主政。

前提就是东林党能在东南地区的税收上作出让步,但显然,直到崇祯朝灭亡,都没有看到他们作出表示,慢慢成熟的崇祯自然也不会让只占位置不出力的东林党来主政。

崇祯登基之后为何会与东林党闹掰?发生了什么? 第2张

因为钱的问题,崇祯和东林党一直没能缓和关系,江南地区在税收上早就对朝廷阳奉阴违,没钱的崇祯皇帝只能被迫采纳杨嗣昌提出的增加农税的方案,明知道是饮鸩止渴也不得不用。

除了找穷苦的农民征税,兜里空空如也的崇祯皇帝经常使用的方法竟然是多次下诏让在北京的大臣们捐钱,可见,崇祯皇帝被逼到什么地步。

崇祯皇帝自己很节约,史书上对他的简朴生活多有记载,比如穿打补丁的衣服,减少皇宫开支,鼓励嫔妃织布还钱等等,但他一人努力又有什么用?

东林党一向标榜政治正确,但只在口头上忽悠,不肯实际出力,比较有钱的东林党不肯出钱,其余派系更加是有样学样,恶性循环下,财政崩溃的明朝救无可救。

崇祯的执政能力差强人意,性格也有些倔强,但并不是个傻子,当上几年皇帝后就知道,光名声好是没用的,要治理好国家还得是用钱来解决,东林党始终不愿意妥协,崇祯也就坚决不用,直至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