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伍子胥以封于申,也称申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公元前506年,楚国发生了一场悲剧。

这一年,原楚国大臣伍子胥,带着吴国的军队,一路杀入楚国。这支吴国军队在伍子胥和兵圣孙武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杀到了楚国王都,逼得楚王弃城逃跑。然后,吴国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楚国的首都。

作为原楚国大臣,伍子胥之所以会带着其他国家的军队,攻打自己的祖国,而且还打得这么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在16年之前,楚国的老国王楚平王,亲自下令,杀了伍子胥全家。整个伍家,除了伍子胥之外,几乎全部被杀绝了。

唯有伍子胥,在当年那场灭族惨案当中,提前逃走,这才侥幸活了下来。而在之前的十六年里,伍子胥几乎每天都在想着复仇。在这十六年当中,伍子胥奔走四方,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这才终于走到今天,可以带着吴国的大军,正式向楚国复仇了。

随着吴国军队攻入楚国王都郢都,一场悲剧开始上演。伍子胥这边,首先要做的,自然是要对那个老楚王楚平王复仇。不过当时,楚平王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所以伍子胥就选择把他从坟里挖了出来,当街抽了他的尸骨三百鞭子,以此来泄愤。

与此同时,攻入郢都的吴军,也开始对楚国百姓施以暴行。以吴王阖闾为首的吴国高层,直接对楚国这边未曾逃走的高级官员家眷施暴。连吴王本人,都直接参与了这场暴行,那下面的吴国士兵,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整个郢都,更是被吴国大军洗劫一空。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这是楚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哪怕后来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灭国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惨。

而这个巨大的悲剧,其源头,恐怕都要算到伍子胥的头上。如果没有他的这个对楚国异常熟悉的人,给吴国出谋划策。吴国想要攻破楚国,似乎也没那么容易。但是从伍子胥的角度来说,他为自己全家复仇,似乎也没有错。

那这个悲剧的责任,到底应该算到谁的头上呢?

因为这个故事涉及到的人物太多,历史背景实在是太复杂。所以,想要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伍子胥的个人经历开始说起。要不然我们很难理解,一个楚国的大臣,为什么会和自己的母国之间,走到这一步。

伍子胥出生于一个楚国高层士大夫家族。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年楚庄王在位的时候,刚刚即位的楚庄王,曾经沉迷酒色,不问政务。后来有个大臣来问楚庄王,说楚国山上有个鸟,三年不飞不叫,这是为啥。楚庄王回答说,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楚庄王就开始崛起了,并且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这个一鸣惊人的故事,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而那个问楚庄王的大臣,其实就是伍子胥他的爷爷。

在楚国,伍家虽然不是王族后裔,但确实很重要的一个家族。当年那个一鸣惊人的故事发生过之后,伍子胥的太爷爷和爷爷,倾力辅佐楚庄王,帮助楚庄王和晋国打仗,所以楚庄王后来才能顺利称霸。因为这些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伍家在楚国的政坛上,一直都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家族。一直到伍子胥出生的时候,都是如此。

当然,伍子胥出生的时候,那位楚庄王已经去世了,伍家也传到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的手里。当时伍家在楚国朝堂上,尤其是在军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伍家的男人们,也一直是忠心报国,为楚国抛头颅洒热血。

问题是,在此期间,楚国王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年那位楚庄王虽然称霸一时,但是却在壮年时去世。楚庄王去世后,因为他的儿子即位比较年幼,所以楚国短暂出现了权臣掌权的现象。当然,后来这位楚庄王之子长大之后,倒是也坐稳了王位,这就是楚共王。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位楚王好不容易收拾好国内,他的下一代又出问题了。

楚共王在位的时候,因为没有嫡子,所以对几个庶出的儿子都不错,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力。所以他去世之后,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他的五个儿子内斗不止,直接导致楚国国力再次大跌。直到三十年之后,随着楚共王的几个年龄比较大的儿子,先后去世,老五正式上位,楚国这才终于恢复了平静。

这个老五,就是后来那个被伍子胥鞭尸的楚平王。

楚平王上位的经历,其实相当复杂,这段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超长的故事,涉及到的人物特别多。反正不管怎么说,最后楚平王笑到了最后,继承了楚国的王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伍家一直没怎么站队,只是保持旁观者的姿态,老老实实给楚国干活。

或许在伍家人眼里,我们伍家并不是效忠于某个楚王,而是忠于楚国。反正当时伍家已经是位极人臣的地位了,再站队也没什么好处。如果再进一步,那就只能朝着篡位的目标前进了。当时伍家或许还没有这个念头,所以为了家族的长久考虑,自然不会去站队了。

所以,之前楚共王的几个儿子混战,伍家一直没掺和。

伍子胥出生的时候,楚庄王他那个儿子刚刚去世。等到楚平王即位的时候,伍子胥正好三十岁。所以,伍子胥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几乎是亲眼见证了楚国这场长达三十年的内乱,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伍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偏不倚的站队。而随着楚平王登基,伍家和楚平王的这段恩怨,也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在很多戏剧和文艺作品当中,楚平王都是一个标准的昏君形象。毕竟,能杀伍家这种忠臣家族,自身的行为又比较离谱,这种人肯定是昏君。而正史上的楚平王,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也确实当得起昏君这个称号,这点几乎没有任何洗白的余地。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第2张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

昏君,并不一定没有脑子。

昏君也有可能是智商在线的。

在之前那场混战当中,楚平王能够最终获胜,本身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而当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平王很快发现,自己面对的局面,其实同样很复杂。别的不说,光是如何对待伍家,他就得慎之又慎。

在之前的三十年里,伍家一直都没怎么站队,但不站队的伍家,在楚国的影响力,却是与日俱增。尤其是伍家的前两位当家人,也就是伍子胥他太爷爷和他爷爷,那可都是楚国军方的高层负责人。所以伍家在楚国军中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

既然如此,楚平王掌权之后,自然要稍微限制一下伍家了。所以后来,伍子胥他爹伍奢,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去做太子的老师了。这个位置,看似地位很高,但实权其实有限。所以当时的伍家,其实也相当于是被明升暗降了。

但是接下来,楚平王的这番操作,并没有让伍家就此势弱。问题的关键,出在楚平王的那个大儿子,也就是那位太子身上。

和楚平王不一样,这个太子非常出色,在楚国的名声也非常好。有了伍家的辅佐之后,太子在国内的地位,更是与日俱增。而随着太子的地位越来越高,楚平王就开始越来越忌惮太子了。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楚平王,毕竟他早年的经历,实在是太残酷了,基本上就是自己家人互杀。所以在楚平王的印象里,自己的儿子,也是不能完全信任的。偏偏那位太子没领会到这一点,或者说不愿意去领会这一点。

这个剧本,大家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之前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琅琊榜》,故事背景几乎就和楚平王这段故事一样。楚平王就是梁帝,太子就是那个祁王,伍奢就是赤焰军主帅林燮,伍子胥就是梅长苏。

大家带入一下琅琊榜的剧本,或许就可以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感受了。而接下来,楚平王和伍家的这个故事,则是要比琅琊榜里面说得更加魔幻。

楚平王在位期间,表面功夫其实做得还可以,至少在百姓面前,他还是装作一个贤明君主的样子。不过,对于那些有可能威胁他权力的大臣,他就恨不得一个个除之而后快了。如此一来,那些大臣自然纷纷转而去投靠太子。

关键时刻,又有一个关键事件,让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了。

在春秋时代,楚国为了对抗晋国,一直都和秦国组队联盟。所以,两国的王族,经常会通婚。到了楚平王这个时候,自然也是如此。当时秦国送来了一位公主,点名要嫁给那位太子,让两国的友好关系可以更进一步。

但接下来,楚平王却搞出了一桩大丑闻。他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公主,然后让一个普通侍女,嫁给了太子。

在绝大多数的文艺作品当中,大家对楚平王的这个做法,都是非常不齿的。毕竟,作为一个国王,强娶自己的儿媳妇,这事怎么听都怎么离谱。琅琊榜里那位梁帝,再怎么喜欢猜疑,也没做过这种事情。所以这事出了之后,楚国王室瞬间就成了一个笑话。

但在后世史学家眼里,这事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许,在楚平王看来,此时太子已经很强了。如果让太子再娶了秦国公主,得到了秦国的外援,那太子简直可以随时发动政变了。所以,最保守的办法,自然是他娶这位秦国公主了。

当然,在那些文艺作品当中,楚平王这么做,纯粹是因为那位秦国公主长得好看。然后他身边有个叫费无极的奸臣,撺掇他这么做的。

不管真相如何,总之,这件事的发生,导致父子二人之间,关系彻底出现了裂痕。而伍家这边,也因为楚平王给的这个太子太傅的官职,不得不站队到太子那边去。

如此,又过了几年之后,父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敏感。数年之后,因为那个费无极从中作梗,太子被迫离开楚国王都,前往今天的安徽亳州生活。到了亳州之后,又过了一年,费无极又诬陷太子企图联合晋国,发动叛乱,给太子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

如果换到琅琊榜里面,这个费无极,基本就等同于谢玉加上夏江,妥妥的反派无疑。

得知自己被冤枉了之后,太子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有伸冤的机会了。哪怕自己父亲知道自己是冤枉的,也很可能趁此机会除掉自己。所以接下来,太子直接逃往郑国去避难了。

但是后来,太子到了郑国之后,也没有得以善终。因为太子企图联合晋国,控制郑国,然后回去复仇,结果却被郑国发现了,然后就给他处死了。这导致这位楚国太子还没完成复仇计划,戏份就直接杀青了。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第3张

因为太子这边的戏份杀青了,所以接下来,故事的主线就落到伍家这边了。

太子虽然是成功地逃走了,但是伍家可是一直都在楚国国内。作为太子最重要的支持者,楚平王自然不可能留他们。当时伍子胥和他哥,都在外做官,很有影响力。所以楚平王就骗他们,让他们先回来。

伍家这两个儿子也不傻,知道他们只要敢回去,肯定是难逃一死。但是伍子胥他大哥,实在是很孝顺,不忍心看着自己老爹被杀,自己独活于世,所以就主动回去赴死了。唯有伍子胥,怀揣着复仇的念头,悄悄逃走了。

而伍家老大回去之后,果不其然,楚平王果然翻脸了。楚平王直接下令,逮捕伍家父子,并且杀了伍家全家。

这一年,伍子胥38岁。

随着伍子胥他们家其他人的戏份杀青,接下来故事线就分成了两条了。一条是楚国这边,另一条是伍子胥这边。

先说楚国这边。

伍家被杀之后,楚平王终于心满意足,觉得所有隐患都被清理掉了。不过,那位太子被杀之后,太子的生母还在。三年之后,这位太子的生母,直接勾结吴国,进攻楚国,打算给自己的儿子复仇,但是结果却失败了。此后,这位太子的生母,也就是楚国王后,直接去了吴国,后来结局未知。

而随着这位王后离去,她的其他的儿子,自然也不可能继承王位了。恰好这个时候,楚平王之前抢自己的那个儿媳妇,也就是那位秦国公主,给楚平王生了个男孩,所以楚平王就把自己这个幼子立为王储了。又过了几年之后,楚平王去世,然后这个幼子即位,这就是楚昭王。

楚平王这一生,虽然做了很多昏君做的事情,但是最后却善终了。不过,他做的孽,最终还是报在了他的儿子楚昭王身上。

因为楚昭王是幼年登基,所以,楚平王临死之前,自然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辅佐自己的儿子。楚平王找来找去,就挑中了出身王族的子常,以及他的宠臣费无极。

费无极自然不用说,虽然是个奸臣,但对楚平王倒是一直很忠诚,楚平王自然很信任他。至于子常,则是楚平王的一个堂侄。楚平王是楚庄王大儿子家的老五,而子常则是楚庄王三儿子的孙子。

子常和费无极,一个代表王族,一个代表大臣,再加上那个秦国公主做太后,有秦国外援支持做外戚。三股力量相互平衡,楚平王的这个设计,倒是也算巧妙。但是他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因为费无极作恶太多,导致楚国上下都很讨厌他。所以,楚平王前脚刚死,子常就借助民怨沸腾的机会,干掉了费无极。

而费无极死后,子常先是想拥立楚平王的二儿子即位,但是老二拒绝了,理由是他不想父辈的那些悲剧再发生一遍。而且,他特别支持自己的那个幼弟楚昭王,这就导致子常虽然大权在握,但是也没办法篡位。

所以,此后的几年里,因为楚昭王过于年幼,楚国大权大部分都掌握在这个子常的手里,子常直接做了楚国的令尹,也就是丞相。

楚国这边的故事线,简单来说的话,大致就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伍子胥这条主线。

伍子胥逃过一死之后,自然是对楚平王心存恨意。对于这个杀了自己全家的人,伍子胥自然是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但问题是,人家是楚王,自己孤身一人,又该怎么复仇呢?

如果放到琅琊榜里面,这时候伍子胥就该化名梅长苏,然后去江湖上建立一个江左盟,十年之后,返回楚国,通过一系列秀到炸裂的操作,给伍家翻案。最好要是再能让楚平王下跪,给他道个歉,那就更完美了。

但问题是,影视作品,只是影视作品,和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外边有一个执掌十万大军的未婚妻支持他,京城内统领禁卫军的大统领也支持他,然后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支持他。伍子胥要是有这条件,还玩什么宫斗啊?直接发动政变,软禁楚平王,然后把太子接回来即位,给伍家平反,这不是更简单粗暴吗?

现实情况是,整个楚国,已经完全被楚平王高度控制起来。所以琅琊榜里面梅长苏那一套,伍子胥是别想了。

唯一的机会,就是去找太子,然后联合其他外国势力,取得其他国家的支持,最后带着其他国家的军队,回国抢王位!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这几乎是唯一的机会。

恰好,当时那个太子还没死,只是从楚国逃走了。所以伍子胥从楚国逃走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找了那个太子,然后俩人就开始琢磨复仇的事情。因为楚国太强,放眼整个天下,有能力出兵帮他们击败楚国的,似乎也就只有秦国、齐国和晋国这三个大国而已。

但同时,这三个大国,好像每一个,都不大可能为了一个楚国太子,直接和当时的楚国开战。哪怕这位楚国太子,许诺把半个楚国给他们,他们也未必会答应。

这主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说到这里,我们得暂停一下伍子胥的故事,先来说说春秋时代的大背景。要不然想理解当时伍子胥和这位楚国太子的处境,还真不太容易。

春秋时代,随着周王室逐渐衰落,各地的诸侯国开始逐渐脱离周王室的控制。此后,几个大国开始逐渐崛起,逐渐成了各自所在区域的霸主。这几个大国,分别是秦、晋、齐、楚这几个国家。

在春秋初期的时候,这几个大国在各自的区域内,都特别强大,基本不分伯仲。但是后来,齐国出了一位齐桓公,导致齐国首先脱颖而出,顺利称霸。但是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王室因为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开始内战,国力瞬间暴跌。所以接下来,秦晋楚这三个大国,再加上一个老牌强国宋国,开始角逐新的霸主之位。

经过一轮厮杀之后,楚国击败了宋国,而晋国则是利用地理优势,把秦国堵在了函谷关以西。所以到了决赛圈,就只剩下晋国和楚国了。不过,晋楚两国国家,都是真正的大国,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晋楚两国争霸的这场战争,持续了整个春秋中期。从晋国的那位晋文公首先称霸,压制楚国;再到楚国出了一位楚庄王,反压晋国;楚庄王去世后,因为楚国内乱,晋国又再次反压。

如此,打了几十年之后,到了之前楚平王他大哥在位的时候,晋楚两国终于打不动了,彻底签订了停战协议。按照当时的停战协议,晋楚两国平分霸权。除了秦国和齐国之外,其他所有的诸侯国,都需要给晋楚两国交保护费。

晋楚两国签订和平协议的时候,伍子胥刚刚十四岁,也就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因为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而且晋国又没有一战消灭楚国的把握。所以当时的晋国,是不太可能为一个楚国太子,和楚国彻底撕破脸的。

就算他们帮这位楚国太子上位,这位楚国太子回去之后,还是要带着楚国和他们打仗。除非他们能借这个机会,彻底削弱或者消灭楚国,否则晋国是不会出兵的。

而除了晋国之外,秦国是楚国的盟友,秦国国王的女儿,刚刚被楚平王强娶,外孙还被立为继承人。但凡秦国有点脑子,都不会帮这位太子。至于齐国,当时齐国倒是挺强大,正处于那位齐景公在位时期。但问题是,齐国自从齐桓公时代之后,衰落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干脆成了晋国的半个附庸。所以,齐景公在位的时候,虽然结束了齐国的乱局,但主要任务还是摆脱晋国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最好的选择,是联合楚国,而不是为了一个太子和楚国开战。一旦和楚国开战,晋国就能进一步侵吞齐国的地盘,这对齐国没有任何好处。就算楚国太子许诺,只要他登基,楚国和齐国结盟。但问题是,这个选择的风险太大,齐国自然也不会选。

所以,当时楚国太子逃出楚国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愿意借着这个机会,插手楚国内政。所以,那位楚国太子,才会先跑到宋国,然后又跑到了郑国。宋国和郑国,虽然没有四大强国那么强,也没能力帮楚国太子夺取王位,但稍微庇护一下他的安全,倒也不是不行。

所以,伍子胥离开楚国之后,先是前往宋国,去投奔那位楚国太子。但是他还没走到宋国,就听说宋国恰好内乱,太子已经去郑国了。所以接下来,他就只能也去郑国了。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第4张

而到了郑国之后,伍子胥和太子汇合,两人再次讨论之后,发现还是得找晋国帮忙。因为只有晋国有这个能力,帮他们回去夺王位。而当楚国太子和晋国那边联系之后,晋国那边开出了一个很奇怪的价码。他们并没有要求太子许诺什么,而是要求太子想办法,和晋国里应外合,颠覆郑国。

这事其实也不算复杂。基本上就是晋国想要吞并郑国,壮大自身,恰好这位楚国太子在这里。晋国想要借着楚国太子的势,颠覆郑国,将郑国吞并之后,还能借着这个机会插手楚国内政,这是个一石二鸟的计策。

但没想到的是,这事还没开始干,就被郑国这边发现了。郑国这边也很生气,我废了大力气庇护你,你却反过来要抢我的国家,那我能饶了你吗?所以接下来,郑国就直接把这个楚国太子给杀了。

关键时刻,伍子胥又发扬了他逃跑的本事,带着太子的儿子,从郑国逃了出去。此时的伍子胥,已经是万念俱灰。此时连太子都死了,他哪还有什么希望呢?

在逃往途中,伍子胥又被各国一路追杀搜捕,在这期间,伍子胥曾经一度被逼到了绝境,一夜白头。

在这个绝望的时候,伍子胥想到了东南地区的吴国。

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吴国此时已经是伍子胥能想到的最后一个选择了。这事还得从晋楚争霸说起,当初晋国和楚国打了很多年之后,晋国发现奈何不了楚国,所以就打算在楚国的身后,找一个国家扶持起来,这就是吴国。

当时晋国为了扶持吴国,对吴国的援助几乎是全方面的。不但派了一大堆人,传给了吴国各种技术和文化,而且还派了一支成建制的军队,帮吴国训练军队。就是因为晋国的支持,原本在春秋初期默默无闻的吴国,开始迅速崛起,成了楚国在东南方向的大敌。

等到晋楚两国签订和平协议之后,此时的吴国,则是继续从旁骚扰楚国。晋国当时则是打算坐山观虎斗,想着等到吴国把楚国拖下水之后,自己再对楚国发起决战。所以,当时在所有国家当中,吴国是唯一一个敢正面挑战,并且当时还在不断和楚国打仗的国家。

所以,当时的伍子胥,就只能去吴国想办法了。

逃离了郑国之后,伍子胥九死一生,废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是来到了吴国。但是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忽然发现,吴国这边的情况,简直比楚国还要复杂。

吴国这边的故事,要是细说起来,其实比伍子胥这个故事,还要复杂好几倍。因为吴国这边的故事不是主线,所以我们只是简单来说一下。

虽然吴国在春秋初期声名不显,但是吴国的历史却很长。据说吴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文王他大爷。只不过后来因为吴国这块地方太偏,所以吴国长时间和中原各国没什么来往。

直到春秋中期,大约也就是楚庄王刚刚去世几年之后,当时吴国这边有个叫寿梦的国王在位,寿梦带着人去中原各国转了一圈,大家才注意到东南地区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国家。也正是这次转了一圈之后,晋国注意到了吴国,然后开始扶持吴国。

所以,到了寿梦在位后期,吴国开始从旁协助晋国,袭扰楚国。双方的梁子,也就是从这时结下了。

而寿梦去世之后,他有四个儿子。按照寿梦的安排,这四个儿子应该是兄终弟及。老大当完老二当,老二当完老三当。但是老三上位之后,老三忽然不想传给老四了。再加上老四本人也不想当吴王,所以老三就让自己的儿子做继承人了。

但是这样一来,老大的儿子就有点不愿意了。因为如果按照顺位继承制,他才应该当吴王,根本就轮不到他三叔的儿子。但是当时既然是他三叔在位,他自然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接受了这个安排。当然,虽然老大的儿子没有继承王位,但他本人还是吴国的大将,手握重兵。而老三去世之后,老三的儿子即位,这就是吴王僚。

伍子胥来到吴国的时候,最开始伍子胥也没想过参与吴国这些烂事。伍子胥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想借吴国的力量,向楚平王复仇。在他的安排下,很快,吴国这边和楚国太子的生母,也就是那个楚国王后取得了联系。然后,王后就开始勾结伍子胥,一起带着吴军反攻楚国。

这事之前讲楚国那条线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很可惜的是,这场仗打到最后,吴国虽然占了点便宜,但是最后也没能重创楚国。所以打到最后,那位楚国王后就被吴军接到了吴国,后来不知所踪了。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第5张

这场仗打完之后,伍子胥终于开始明白吴国这边的意思了。显然,当时在位的吴王僚,并不认可他。他只想利用伍子胥,却并不是想帮伍子胥复仇。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吴王僚是吴国的国王,他只是从吴国的利益出发,没必要去考虑一个楚国的叛臣怎么想。

但是伍子胥不这么认为。

伍子胥觉得,就算自己帮吴王僚击败了楚国,吴王僚为了吴国的利益,也不可能真的难为楚国,更不可能直接灭了楚国。既然吴王僚不愿意帮自己复仇,那自己就想办法换个吴王,换一个愿意帮自己的复仇的吴王好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伍子胥,就把主意打到那个老大的儿子,那个统兵大将的身上了。

接下来,伍子胥去联系那个老大的儿子,表示自己能帮他抢王位。然后,伍子胥找了一个叫专诸的人。这人做鱼的手艺不错,做得一手好菜。后来,老大的儿子某天请客吃饭,请吴王僚,也就是他三叔家的这个堂哥吃饭。吃饭期间,专诸把剑藏在做好的鱼里面,趁机刺杀了吴王僚。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而专诸用的那柄剑,就是大名鼎鼎的鱼肠剑。

但实际上,这场著名的刺杀案,只是伍子胥计划中的一环而已。

吴王僚被刺杀之后,接下来老大的儿子,手握重兵,自然就可以自立为王了,这就是吴王阖闾。而阖闾上位之后,更具开拓进取的野心,同时也愿意帮伍子胥复仇。

就这样,在阖闾登基之后,伍子胥开始在吴国掌权了。而伍子胥掌权之后,拼尽全力开始强化吴国的军事力量。在此期间,伍子胥还请来了兵圣孙武这样的超级牛人,帮吴国统领军队。

如此,短短数年之内,吴国的军事力量,就比当年吴王僚在位的时候,上了一个大台阶。与此同时,楚国那边,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楚国进一步衰落。

到了这里,伍子胥这条线,终于可以和楚国这边的故事线,再次合到一起了。

楚国那边,楚平王去世之后,楚昭王少年登基,国内自然是主少国疑。再加上那个掌权的令尹子常,基本上就只会弄权,没什么大才。而吴国这些年又不断袭扰楚国边境,不断给楚国放血,导致楚国越来越虚弱。

就这样,当楚国虚弱到一定程度之后,一个突发事件,引爆了所有的矛盾。

之前说了,楚国是一个霸主国,麾下自然不缺小弟。不过在楚国衰落的过程当中,小弟自然也是越来越少。到了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唐国和蔡国这两个国家了。然后,楚昭王即位之后,这两个国家的国王,前来朝拜楚昭王。这期间掌权的令尹子常,因为觉得他们的车马不错,向他们索要,然后两位国王出于尊严考虑,不给。接下来,子常就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两位国王关押了起来,关了整整三年。

直到三年之后,两位国王终于被释放。而两位国王重获自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晋国那边,转投了晋国,希望晋国帮他们报仇。

这时候,晋国也意识到,或许自己多年布的这个局该收网了。此时的楚国,已经没有了任何小弟,而且自身也被吴国削弱了很多。所以接下来,晋国直接发动盟主召集令,拉上自己十七个小弟,组成联军,一起围殴楚国。

原本在晋楚争霸当中,楚国就处于下风,国力要比晋国稍逊一筹。如今晋国又拉上了十多个国家,一起围殴楚国,楚国自然被打得节节败退。关键时刻,还是因为联军内部出了问题,晋国那边,也有大臣犯了楚国这边的令尹子常的毛病,向其他国家索贿,最终导致联军重创楚国之后,没有消灭楚国,而是直接撤退了。

但是,这一切,却被吴国和伍子胥看在眼里。

吴国灭楚时的状况到底有多惨?伍子胥为何对楚平王有如此大的恨意? 第6张

此时的伍子胥知道,自己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接下来,就在联军撤退不久之后,吴国便正式发兵,由伍子胥和孙武统领,直接杀向楚国。

此时的楚国,刚刚打完一场大战,自身国力损耗严重,补给都没有,自然挡不住吴国。所以最后,吴国轻易攻破了楚国王都。而伍子胥也完成了自己的复仇,把那个已经埋进土里的楚平王,当众鞭尸,为自己的家人报仇。

但是,大仇得报的伍子胥,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

因为这是一个多方共输的局。

楚国这边,因为王都被攻破,楚国人被吴国大军施以暴行。这些人,都是伍家昔日想要保护的人。

而吴国虽然攻破了楚国王都,但很快后院起火。越国杀入吴国腹地,导致吴军不得不后撤。此后,秦国又来增援,导致吴国死了不少人,却没能占领多少地盘。

至于伍子胥,虽然成功复仇,但他带来的,是更多的仇恨,是无数人家破人亡的惨剧。

这就是伍子胥复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