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何疏远西方?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何疏远西方?

来源:史文斋    阅读: 7.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十九世纪,明治维新为日本打开了一扇“全景天窗”,经过漫长文化焦虑煎熬的日本,似乎突然找到了文化方向,那就是从制度到文化“欧化”(西化)。

西方制度令日本受用无穷,然而,西方文化却令日本加剧了文化焦虑。尤其在西化日本成型后,一味想跟亚洲说再见、一心想融入欧洲的日本,遭受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打击后,刺激了日本文化主体性觉醒,有意疏远了西方。

这起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胜国日本眼看将要得到梦寐已久的中国辽东半岛,但是,法德俄“三国干涉还辽”,却让日本空欢喜一场。

“三国干涉还辽”从军事上讲,使日本“痛失辽东”战略要地,从文化角度上,标志着西方对日本的排斥。“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人开始对本国“西化”国策进行反思,他们认为,“汉化”不行,“西化”也不行,必须要寻找到自为主体的“日本主义”。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何疏远西方?

日本漫画中的甲午战争

如何建立“日本主义”?既要排除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儒佛两家影响、又要保持与西方的文化距离?

一批日本学者再次适时“出土”了“神道文化”。

20世纪三十年,日本有个著名哲学家叫高山岩男,他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寻找土生土长的日本精神,结果找到了国家神话。他认为,日本的神话故事,多讲建国的由来、皇室的起源、国家的发展等,自然神话和文化神话,都从属于国家神话。而以国家神话为根基的日本文化,经过“汉化”和“西化”后,已经成为“世界的世界”文化,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早已过时,西方文化也早晚衰落,惟有国家神话能永恒推动日本崛起。

于是,日本神道文化再次被拔高。原为日本地方文化的神道文化,因为国家苦于放大原创,便由地方文化转成国家文化。与其用儒学教育臣民成为天皇的驯服工具,不如用神道鼓舞民族信心,把日本的历史精英们一道“封神”,从而让国民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们走,甚至把东方领袖国天经地义地说成是日本。

于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神道顿成无价之宝,其功能被无限放大,从那里寻找土生土长的日本精神,变成了原创捷径。以“和魂”替代“汉心”,以“神道”替代“佛心”,与明治维新明确提倡“和魂洋才”、“日本精神”遥相呼应。原来属于地方性民间信仰的神道,彻底变身为全国性的国家神道。此间,崇拜天皇、信仰神道,与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无缝对接”,终于令“日本主义”煞有介事。

甲午战争结束半个世纪后,日本对西方一哥美国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场战争,被日本军政少壮派自诩为“东西文明的决战”,俨然,日本此时已不是融入西方的小弟,而是东方霸主,要率领东方与西方一决雌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