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汉王朱高煦的悲剧人生:朱高煦为何落得被烤死下场

汉王朱高煦的悲剧人生:朱高煦为何落得被烤死下场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5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导读:他是一个拥有无数富贵荣华的皇子,他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王爷,他是一个获得过无数战功的勇将,他是一个反叛君主的逆臣,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兄弟和叔叔。他的一生背负着太多的角色,正面的,负面的,光荣的,耻辱的...他是就大明王朝的汉王朱高煦同学。

提起这个汉王朱高煦同学,在明朝的初期,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是一个战功赫赫的铁血王爷。朱高煦同学是朱棣同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徐皇后(呵呵,可以算得上根苗正红啊),祖籍自然是安徽凤阳,但他出生地是在北京,相信说话也可能是一口地道的京腔吧,在战场上,人们应该不难听到出自他口中的:“我打死你丫的。”这类话语。该同学十岁就被封为高阳郡王,虽然他性格比较粗暴,不爱学习,不拘谨礼数,但是打仗作战却是一把好手。关于明史中有他的记载:“高煦长七尺余,轻走乔,善骑射,两腋若龙鳞者数片”,从这些记载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窥见该同学高大威猛,能征善战的勇武形象。

 战马上的高煦同学

朱高煦同学对于朱棣一脉的子孙,日后能承得大明江山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朱棣尚未起兵时,他和哥哥等作为建文帝的人质,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留在南京,为朱棣的起兵争得了宝贵的时间;及至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后,他又屡屡获得战功:白沟河之战,救朱棣于危难之间;东昌之战,救朱棣于败军之际;甚至在靖难之役能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时刻,亦是牛人朱高煦同学挺身而出:面对盛庸军队的顽强抵抗,他毫不畏惧,带领援军拼死向前,勇猛拼杀,最终拼出了一条胜利之路,帮助朱棣扭转了战局,朱棣大军遂成功突破了朱允文的最后一道屏障。之后,大军长驱直进,渡过长江,直取南京。面对儿子朱高煦同学的功绩,朱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于儿子几乎完美的表现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吾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这句话就可以说明一切问题了,高煦同学功劳之大是他老爹朱棣同志也承认的,是任何人不容抹杀的。其实我认为,明成祖朱棣同志还是喜欢高煦同学多一些,毕竟他的性格和朱棣很相像,都是那种属于那种能征善战和勇武好战类型的。

 膨胀的高煦同学

朱高煦霸气的性格,朱高煦夺人的功绩,朱高煦所受的万千宠爱,这一切已经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不会安于平淡,是的,他不会,他不会的!而且永远不会!他要为自己争得一份更大的荣耀,他要为自己争得一份更大的辉煌。于是他的目光看准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朱高炽模范被老爹确立为了太子,高煦同学心里一直很不爽。说实话,打心眼里他是看不起他的太子大哥的,看不起他仁弱的性格,看不起他儒雅的举止,看不起他肥胖的外表。他要击败高炽大哥,他要坐皇位。于是,他坚持留在朱棣身边而不去云南封地,没办法,朱棣只好把他改封到今天的山东青州。但朱高煦同学在青州不但没有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相反还大搞阴谋活动:他在青州招兵买马,暗聚力量,并做了许多不合时宜的行为。这自然引起了朱棣同志的强烈不满。于是毫无疑问,朱高煦同学招致了父亲朱棣的严厉惩戒。朱棣同志本准备把他削职为民,但是经过仁慈太子朱高炽的苦苦求情,遂最终决定,把他转封乐安州(即今天的山东广饶)。在乐安州,朱高煦同学宁静了一时。

明成祖驾崩后,明仁宗登上了皇位,可是不知道是天妒英才还是天遂人愿(人当然是指朱高煦),明仁宗在登基的短短几个月后,也撒手归天,大明皇位又一次面临着交接,此时朱高煦同学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他利用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山东距离北京要比南京距离北京近得多),密谋在朱瞻基自南京赴京城奔丧途中派兵士劫杀他,呵呵,这个牛人的胆子多么大啊,但因情报问题的失误,不但没有得到朱瞻基路过山东的消息,却等到了朱瞻基已经在北京坐上了皇位的消息。唉......可怜的牛人没有得逞。

汉王朱高煦的悲剧人生:朱高煦为何落得被烤死下场

牛人不甘心啊,他要抓狂了。于是高煦同学毫不犹豫地重抄自己的老本行,骑上战马说事情,他要武装夺权。怎奈宣宗皇帝不是朱允文,他帅大军亲征而来,毫不费力地抓到了朱高煦同学(唉。。。高煦同学的反造的实在是窝囊了点)。他被抓后,被宣宗皇帝囚禁在西安门内的逍遥城(其实并不逍遥,o(∩_∩)o…)。但在一次宣宗探望他的过程中,这位皇帝的叔叔大人居然玩起了小孩子的游戏,伸出他可爱的小肥脚绊倒了宣宗皇帝,估计他当时肯定十分得意:“哈哈,几十年来,终于占到你们父子的便宜了”。宣宗皇帝起来后,勃然大怒,立刻拿出了它的高超厨艺,做个到红焖肥猪(ZHU)。唉...对于高煦同学来说,美好的时光总是渡过的太快(因为他还没有看够自己侄子的狼狈相),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可爱的他就告别了皇帝侄子,告别了人间的太阳,高兴地去找自己的父亲和阎王爷打麻将了(呵呵,偶还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麻将,估计应该有了吧)。

 高煦同学的一生

朱高煦同学是不幸的,尽管他有很多很多令世人羡慕的东西。他半生都在企盼着皇位,半生都在为登上皇位而努力,半生都在为自己流着愤恨的眼泪。

原因分析

朱高煦同学半生的不幸是可悲的,然而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幸呢?在此姑且发表下自己的浅见。

一 不该做的皇帝梦。

皇帝的位置的确很好,拥有无上的权利,拥有无尽的荣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皇帝,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皇帝。高煦同学的皇帝梦,做到了基于走火入魔的程度,但是我认为引起他做梦的主要原因不在他,而是在于他的父亲老朱同志,是他一步步误导我们“可爱而纯真”的高煦同学走入死亡的皇帝深渊。

即使在建文帝手中做人质时,相信我们的高煦同学还是没有做皇帝的打算呢,可偏偏是老朱同志给他带来了灵感。每逢高煦同学在战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老朱同志都会充满深情地对高煦同学说:“小高煦啊,要继续努力哟,爸爸对你是喜欢的,你要知道啊,唉。。。。。。你的哥哥可是经常有病啊”。每当听到这些,我们“天真无邪”的高煦同学就像打了支强心针一样,立刻来了精神。他又再次骑上战马,擦干净嘴边的口水后,又狠狠地大咽了一下,完后用他独特的京腔口音对着手下的将士们说:“兄弟们跟我冲!干死他丫的南军!”看着高煦同学此时的英勇变现,老朱同志每次心里面都默默地唱着这样一首歌————《世上只有儿子好》。

自从听到老朱同志多次的夸奖后,我们可爱的高煦同学终于飘飘然了,每日闲暇的时候,除了擦拭梦想当皇帝时留下的口水,就是盼望着大病快点来拜访,只是拜访对象必须要是他仁慈的好哥哥——朱高炽而已。当然了,老朱同志夸奖高煦同学后,他还是有行动的,因为他的确是喜欢这个儿子,不仅仅因为他和自己长的最相,不仅仅因为他和自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和自己深厚的父子之情,更是因为高煦同学对自己江山所做的巨大贡献,更是因为老爷子自己对高煦同学深深的承诺。他在打入南京登上大明皇位后,立刻封赏高煦同学为汉王,并且迟迟不立大明王朝的太子,老爷子的用意在此是很明显的;即使到了立完太子的后期,老爷子亦有废掉太子朱高炽,再立高煦同学为新太子的打算,但是权衡利弊,最终还是没有下这个决定。

此时我们的高煦同学还是在擦拭着自己的口水。

二 心理上的极大落差。

相信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种感触。譬如,在我们逛街时,看见了一个比我们丑好多,耸好多的男生搂着个极品的美女(当人了,这个男生很有来头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在此排除这种情况哈),一般的人心中绝对会产生极大的落差:“NND,这样的男生都能找到美女,可怜我比他强百倍,居然都没找到,天理何在啊?”呵呵,是不是感觉很不公呢?是的,我们的高煦同学此时就是这个心态,他感觉了天大的不公:“丫的朱高炽那肥厮,长的没我帅,功劳没我多,走路还跛脚,哪点比我强啊?我不能让这种比我差那么多的人当皇帝!”此种心态的作用,使高煦同学做皇帝的心情更加强烈。

没有和平的方式夺取皇位,那就只能是武力解决了。但是武力夺权,我们的高煦同学还是失败了。

三 受朱老爷子影响

高煦同学是很清楚的,自己的老爸就是走的武装夺取皇位的道路。所以他认为在和平方式夺取皇位不能奏效的情况上,骑上马儿登皇位也是有市场的。是的,可以的,可以成功的!学习爸爸好榜样!

正是在这种负面影响的作用下,高煦同学擦亮了宝刀,骑上了战马,高兴的唱起了:“骑着马儿去北京,去看那神奇的皇帝宝座”这首现代人还唱的动听歌曲。

但是高煦同学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不是朱棣,而宣宗皇帝也不是朱允文。”

四 实力的差距

高煦同学有造反的勇气,有造反的决心,但他却没有造反的实力。他的造反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彻底平定,更可笑的是,他不仅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盟友的支持,就是连手中的军队也调动不了几个,反观宣宗皇帝却有着浩浩荡荡的数万大军,平定高煦同学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双方甚至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高煦同学就像乖乖虎一样,被抓到“动物园”囚禁起来了。

五 缺少能臣辅助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以我们可爱的朱高煦同学为例,他身边聚集的大都是些莽夫勇将,文臣墨客却是少之又少,那些莽夫勇将除了在战场上大呼:“打他丫的”和抡砍大刀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而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身边的得力干将却是很多很多。文者杨士奇,杨荣等,武者薛禄,张辅等。在这一点上的确是朱高煦同学所不能比拟的。

汉王朱高煦的悲剧人生:朱高煦为何落得被烤死下场 第2张

 六 但求一死

朱高煦同学的后半生的确是很苦闷的,他已经够了,真的受够了。皇帝梦折磨了他整整大半生,但最后却一无所得。现在他实实在在的沦为了一个囚犯,当皇帝的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了,唉...世间的事情已经经历过太多了,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我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无非是无尽的苦楚,无非是无尽的屈辱,无非是无尽的不甘。

人活百岁,终有一死,仅仅是早晚的问题。

好了,一切都想开了,没什么牵挂了,高煦同学最终决定上路了。

END

高煦同学的后半生是苦闷的,是酸楚的。“最悔生在帝王家”的无奈在他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着高煦同学在历史长廊中远去的背影,上校也只能无奈的说句:“唉......造物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