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为什么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去长安呢?

为什么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去长安呢?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最为得意、轻狂的一句话。出身在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亦即渴望能够出仕做官,为国效力,尽心辅佐君王,谋定太平盛世。然而这一愿望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于是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见微知著,其实很多唐朝的诗人都有着长安情怀,渴望去长安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李白以外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王勃,诗人陈子昂等等,不少的唐朝诗人都一直心念着盛唐的都城——长安,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去长安呢?

一、长安是政治中心,可以实现理想抱负之地

唐代诗人留恋长安、向往长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又位于关中之地,这里便成为了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圣殿。“学而优则仕”,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仁人志士们都渴望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因此,这里几乎汇聚着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

其实不只是唐朝,在中国古代,首都历来都有很强的政治性。唐王朝的长安在当时可以说是信息、交通的集散地,也是科举取士的大考场。在科举制度刚刚完善的朝代,活跃的学术氛围可想而知。“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高适的《别韦参军》中就表达了诗人二十岁便精通文武,渴望向西游历闯荡京城的愿望。著名的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表达了诗人在得知自己登科后心中实现理想后的喜悦之情,“昔日龌龊”都不值一提了。

为什么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去长安呢? 第2张

二、长安是文化中心,满腹浪漫情怀的诗人非常向往

另一方面,长安在当时也是作为一个文化中心的存在。盛唐之所以强盛,一方面便是它的包容与开放,高度吸纳活跃的各种文化元素。这在当时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其生活虽不似宋朝时候的勾栏、瓦舍等更加地开放,娱乐性质更加地强烈。但生活在长安的人们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闲暇之余可以逛寺庙或市场;可以去曲江、芙蓉园等公园力游玩徜徉;可以在茶馆、凉亭里举办诗书会……

为什么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去长安呢? 第3张

而这一切对于具有浪漫情怀的诗人来说是十分吸引人的,“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一首《曲江二首》表达了当时任左拾遗的杜甫对长安生活的满足与惬意。

长安永远是唐朝诗人内心解不开的结,正所谓“长相思,在长安”,无论从政治还是文化的角度,都能很清晰地看出长安为何如此吸引着唐朝的诗人,吸引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