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9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马谡军令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失街亭的马谡,如果没有立军令状,诸葛亮还会杀他吗?

诸葛亮杀马谡不在于是否立了军令状,这只是他被杀的表面理由,被杀的根本原因需要放在当时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大背景之下,才能够讲得通。

放眼整个三国历史,兵败被杀,或者丢掉城池被杀的将领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胜败乃兵家常事,何惧一城一池的得失呢?

何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大体上,兵败后,一般不会诛杀失败的大将。

然而,马谡却被诸葛亮杀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方面就是直接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根本原因。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马谡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所谓直接原因就是马谡被处死表面上说得过去的原因,这就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马谡违反了诸葛亮下达的军令。

按照诸葛亮总体部署,马谡防守街亭是整个北伐关键的一环。如果能够守住街亭,或者有效的拖住张郃大军,那么就有利于诸葛亮夺取三郡,从而占据有利的局面。

然而,形势对于马谡来说非常不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兵马过少,远远少于张郃大军;

二是就是大军实力不如张郃军精锐;

三是兵力部署太过于仓促。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第2张

正是以上三个客观存在的原因,马谡在实地勘探之后,认为当道守卫街亭难以取胜,于是做主将主战场摆到了山上,这样就改动了诸葛亮的部署。

诸葛亮给他的任务是防守街亭,而守街亭的目的就是为了挡住张郃大军。既然目的是为了挡住张郃大军,那么方式就可以改变一下,比如不在街亭挡住张郃,换在旁边的山上扎营,进而拖住张郃,目的一样,只是手段变了。

马谡认为他没有错,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地制宜的调整兵力部署,也没有错,何况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只要这场战役打胜了,军中非议也就平息下去,没有人去调查为何不当道守街亭。

可是,初临战阵的马谡犯两个严重的错误:

一个就是低估了张郃的能力;

马谡作为军中新锐,带兵打仗的机会并不多,对于张郃这人的理解也不多。如果是魏延或者高翔等人,他们久在军中历练,对于这位对手必然知道得更加透彻。可是马谡在军中历练的时间太少,对于张郃这位对手理解还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因此有些不以为然,从而低估了张郃的能力。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第3张

另外一个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马谡深得诸葛亮的欣赏,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式以及许多独特的见解非常切合诸葛亮的需求,因而深得诸葛亮的喜爱。然而这一欣赏其实将马谡抛入了高空云朵之上,看起来很高,实则危险至极。

马谡的思想和谋划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诸葛亮的欣赏则加深了马谡的认知,把自己理论上的经验当做了实际经验。许多话,自己说着说着就当成真的一样,犯了臆想主义毛病,从而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了错误,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正是因为低估了张郃的能力,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的以为可以临时修改上峰的命令,从而取得胜利。

假如他真的将大营移到山上能够击败张郃,后面也就没有斩杀马谡一说,毕竟瑕不掩瑜,说不定还可以获得重用。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惨败,那么违反了诸葛亮下达的军令就成了导致马谡必须死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马谡兵败弃军而逃,让他的罪责更进一步。

具有丰富战场经验的张郃立即捕捉到了马谡兵力部署的弱点所在,那就是水源。马谡能够把大营移到山上,粮草必然不缺,但是据山而营对于水源的要求非常高。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要想水流向山上,必须具备特殊的地理,这样才能确保山上的水源充足。马谡在向山上移营寨的时候肯定考虑到这个重要的因素,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张郃会拼死截断对方的水源。

一方面要正面对抗张郃军的攻势,同时又要应付来自张郃军对水源的偷袭,马谡兵力本来就不足,因此失去了对水源的保护,从而导致军心大乱。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第4张

没有粮食吃可以勉强熬两天,可是没有水喝,连一天都熬不下去。蜀汉大军在张郃军的团团围困下混乱不堪。作为统帅的马谡既没有能力组织大军进行有效的突围,也没有杀身成仁,反而带着少数亲随独自逃跑了,将万千浴血奋战的将士丢弃在山上,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张郃。

幸好,在宿将王平的领导下,溃散的一部分士卒归集起来,且战且退,部分脱险,才免去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可是马谡弃军逃跑让自己的失败更是罪上加罪。

最后,马谡逃避惩罚,让他罪不可赦。

违反军令的马谡,在街亭失败之后逃往汉中,在向朗等人的庇护之下几乎逃脱了追责。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诸葛亮的精心部署之下,逃窜多日的马谡还是被送入了监牢。

先是违反诸葛亮的军令,在遭遇惨败之后居然弃军逃跑,最后又不归营认罪伏法,反而擅自逃跑企图逃脱罪责,这三项罪责累计在一起,终于把马谡送上了不归之路。

如果说,擅自将军营放在山上防守张郃大军可以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来推脱,可是丢弃士卒擅自逃跑,进而不归营认罪则是导致诸葛亮处死马谡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第5张

马谡被处死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马谡兵败被杀是三国历史中一件非常罕见的事件,即使魏国发生了于禁率三万兵马投降也没有被直接诛杀,然而蜀汉却发生了非常特殊的例子,这就是马谡被杀案。

马谡因兵败而被杀,这事在三国时期非常特殊,正是如此才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打破常规,诛杀任务失败的马谡呢?

这事要从刘备平定益州谈起,在初定益州的时候,由于刘璋父子治理蜀地过于宽纵,导致许多豪强横行不法。因此刘备就启用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五人编制了蜀科,用以约束益州军民,成为治理蜀汉的法律。

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思想,同时倡导依法治蜀,寄希望以此来平衡蜀中各派的利益,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作为外来的荆襄集团,诸葛亮等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在益州本地集团的注视之下,假如自己知法犯法,或者宽纵不法,那么就极大的削弱了蜀科在蜀汉的威信,从而不利于蜀汉的稳定和长久统治,因此马谡在严重违法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被处死。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第6张

因此,与其说马谡死于违反诸葛亮的军令,不如说他死于蜀汉的法律之下。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