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何要自刎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何要自刎

来源:史文斋    阅读: 6.5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泰定五年(1328)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参加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众将士,西战陈友谅、东伐张士诚后,又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出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他在应天府即位,建立明朝,开创了“洪武之治”。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战绩卓越、勤政爱民、治国有方,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好杀功臣。在他南征北战的那几年,陪在他左右的忠臣名将可不少,如用兵如神、骁勇善战的开国第一武将徐达,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遇春,以及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刘伯温等。

朱元璋亲手打下的江山,自然不想自己百年之后,拱手他人,因此他十分忌惮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们,担心他们功高盖主,给自己的后世子孙们留下隐患,所以在明朝34位开国功臣中,就有14位被朱元璋诛杀,甚至灭族、流放。其中死得最为壮烈的莫过于与常遇春齐名,并称朱元璋麾下“二虎将”的傅友德。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何要自刎

傅友德,安徽相城人,家里世代为农。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百姓民不聊生,因此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事件,傅友德自此开启“军旅生涯”。元至正十年(1350),他投奔红巾军,成为一名士卒,元至正十八年(1358),他跟随李喜喜进入蜀地,因不被重用,他转投陈友谅,三年后,辗转多年的傅友德终于归入朱元璋麾下,当时他兴奋的说道:“我得到了真正的主人了!”朱元璋对他颇有好感,遂提拔他为将领,跟随常遇春共同作战。

此后,傅友德跟随常遇春营救安丰、掠夺庐江,之后更是协助朱元璋大败陈友谅,接着又独自率数百人战士勇夺高冠山,而后在淮东拿下张士诚江北辖区,还在洪武元年(1368)率先攻破了元朝都城……几年间,傅友德为明朝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傅友德为颍川侯,子孙世袭!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何要自刎 第2张

然而,在加官进爵后,战功显赫的傅友德却没能阻挡傅家的灾难。在蓝玉以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诛杀后,傅友德因平日里和蓝玉私交甚好,便引来了朱元璋的无端猜忌,至此,君臣关系破裂。

张岱的《石匮书》中曾有记载:“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蔬。太祖责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来!’友德出,卫士有传太祖语曰:‘携其首至。’顷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惊曰:‘何遽尔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

在会冬宴之时,朱元璋宴请百官同乐,在进入大厅门口时,他见到在门口执勤的傅友德的儿子没有按规定佩戴好剑囊,当下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却早已心生不悦。在宴会上,傅友德对菜品不太满意,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朱元璋发现了之后大为光火,当众指责傅友德父子不守宫规、不懂礼数,傅友德立即站起来请罪,但是没想到朱元璋更生气了,他怒吼道:“你有什么话要说,谁要你站起来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文武百官全都屏住呼吸不敢喘气,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又说道:“去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傅友德出门之后听见殿门口的传旨侍卫说道:“带两个儿子的人头来见!”傅友德此刻犹如五雷轰顶,没想到自己追随了大半辈子的主子居然已经容不下他们父子了!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一生有何贡献?他为何要自刎 第3张

士可杀不可辱,于是傅友德提着两儿子的项上人头回到宴会上,朱元璋看后故作惊讶的说:“你怎么如此残忍!”傅友德把两儿子的人头扔到地上说道:“你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今天我就一并成全你”说完便挥剑自刎。朱元璋见傅友德在百官面前如此不尊重自己,盛怒之下他便将傅友德的族人发配至辽东、云南等地。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作为皇帝掌握着他人的生杀大权,“白手起家”的他,当然会格外珍惜自己徒手打下的江山,也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得以承袭,所以才会异常的警惕那些功臣名将。但他这么做却让许多根本无意谋反的大臣含冤而死,也让其他仍然活着的大臣活对其寒心,实属不该啊!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