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物 > 帝王将相 > 历史上真正的西汉名相萧何,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真正的西汉名相萧何,他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萧何的大名想必不用小编多说了,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他对刘邦来说,绝对是功高至伟且忠心耿耿的。不管是当年的楚汉相争时,镇守关中,教化百姓,勉励耕作,保障前方将士的衣食住行,还是大汉初定后制定律法,整肃秩序,恢复经济,医治战乱后的创伤,他都扮演了一个无人可以替代的角色。

在他死后,曾参接了他的班,沿袭他的制度作风,清静无为,而大汉王朝依旧运转很顺畅,因此也留下了“萧规曹随”的典故,可见萧何治理天下也是有超人的本事。历代史学家对其褒奖的笔墨,自然也从来没吝惜过。

历史上真正的西汉名相萧何,他是个怎样的人?

然而,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却未必是真君子,主要就体现在他对韩信的态度上。

韩信当年就是因他举荐,才有机会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统领三军,才有后来军事史上“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佳话流传。可见萧何不但有治理天下的本事,还兼有伯乐的美誉。然而还是他,却在刘邦赢得天下之后,最终将韩信给抛弃了,而且还是夷三族的那种。可以说干净利落,不留一丝后患。

当时,韩信的一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打算将他杀掉,他的弟弟上书,说韩信打算造反。此时正值刘邦远在前线讨伐叛逆,吕后便和萧何密谋,派人假意说刘邦已经平叛归来,邀请群臣都来祝贺。恩公造访,韩信自然不知是计,就一同前往,结果被吕后埋伏的武士捉拿,处死在了长乐宫。

其实,那时候的韩信,已经因为私藏楚将钟离昧,被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且赋闲在家,倘若他真的想反叛自立的话,未必还有如此实力。萧何更是清楚,韩信之所以步步被贬,自身不慎不假,但更重要的还是刘邦生性多疑。对于这点,他自己也是领教过的。

当年他坐镇汉中,运筹兵马粮草,好不威风,结果后来发现刘邦起了猜忌之心,又只好将子孙多人派往前线作战,说是去建功立业,实际上是送去当了人质。如此,才化解了刘邦的猜忌。

还有,刘邦率军围剿反贼英布时,萧何奉命主持政务,安民息事,且将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结果不但没得到刘邦的褒奖,反而又遭到了他的怀疑,说他这是趁机在提高声望,收买民心,意欲不轨。最后没办法,萧何只得用胁迫百姓、损民利己的办法,自污名节,以求自保。

历史上真正的西汉名相萧何,他是个怎样的人? 第2张

萧何这么做,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问题是,他在对待韩信时却并没有这么做,他深知刘邦生性多疑,作为恩公,他本可以,也应该为韩信振臂一呼,可惜的是,他却选择了充当帮凶。如此一来,他的道德瑕疵便暴露无遗了。

这里我们且不说韩信到底该不该杀,但又不得不怀疑,密谋计杀韩信,是萧何的又一次自保行动。韩信死后,刘邦对萧何更加的恩宠,封邑晋爵,圣眷日隆,这也从侧旁证实了萧何借名将之血,为自己鸣锣开道的不良之心。

北宋的王安石和苏轼曾同朝为官,因为政见不同,他们曾多次互相厮杀。那时的王安石已经是丞相了,苏轼不过是开封府推事,不久后,苏轼败走杭州,被外放当了太守。后因“乌台诗案”,苏轼命悬一线,当时满朝文武唯恐沾染血腥,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而王安石却上书直言:“岂有圣世杀仕者乎!”从刀口上救下了苏轼。

同为丞相,萧何和王安石一比较,其品德相去甚远。

作为帝王,屠杀功臣,情有可原,那是为了自家王朝的永固长存;可是为了一己之私,杀死同僚,那就是人生的一大污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