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柔绵含情的苏剧的起源是在中国什么时候?

柔绵含情的苏剧的起源是在中国什么时候?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7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苏剧原名苏州滩簧,是流传在江浙民间的说唱音乐,是一切滩簧(包括浦东滩簧、无锡滩簧、宁波滩簧、杭州滩簧等)中最早和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苏滩后又分为前滩和后滩。前滩又叫钱滩。据传清帝嘉庆死后,不许民间演戏。当时有个艺人汪紫香,因双目失明不能演戏,便集子侄三四人为一班,改唱滩簧,其脚本半出于昆伶钱坤元之手。钱坤元曾对改昆曲为滩簧花过不少力气,在苏滩艺人中影响较大,钱滩由此得名;后来误传为前滩。从前滩发展为后滩,经历了几个阶段。 

柔绵含情的苏剧的起源是在中国什么时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滩簧时期的演出形式有些近似现在的说书。滩簧这个名称也是因为有些老艺人把说书叫做滩册,把临时编成的唱篇叫做簧篇而得名。当滩簧发展为前滩这个阶段时,叙事体的讲唱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代言体的戏曲了。当时许多昆曲艺人由于昆曲的衰落而改行唱滩簧,因此苏滩在音乐、声韵、行腔、脚本和表演等方面都受到昆曲的重大影响。

苏剧的曲调丰富,唱同讲究声韵,唱腔柔绵含情、婉转动听,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很能反映苏南人民的心理、性格和感情。它的主要曲调是太平调,简称为平调。特点是容量大、音域宽、节奏稳,能够随着角色和情感而变化,生、旦、净、丑各有不同的唱法。除了太平调以外,还有凄凉的弦索调、迷魂调和柴调;轻松的费家调;以及大小九连环调、五更调、四季相思、湘江浪等民间小调,唱腔共有一百多种,其中的阴阳血、山歌调、紫竹调、费家调、银绞丝等,正被沪剧、评弹、滑稽等兄弟剧种普遍采用着。 

苏剧既然是一种说唱曲艺,所以起初演员并不化妆,也没有舞台动作,演员穿着便服,坐着演唱,如同评弹一样,当时被称作素衣坐唱。后又发展成为化妆坐唱。最早的化妆苏滩,大约是1912年汪优游、陈大悲等领导的文明戏剧团进化团到宁波演出,苏滩艺人郑少赓、朱筱峰等随团同往。由于文明戏是化妆演出的,他们也跟着化妆了。1935年,上海举行了一次救灾义演,第一次在中央大戏院演出了苏剧《昭君和番》、《描金凤》、《三笑》等戏。 

柔绵含情的苏剧的起源是在中国什么时候? 第2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苏剧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陈蝶仙的说法。他作有《安康雅集小序》,认为杭州的滩簧产生于宋朝末代文天祥时代,甚至远溯到晋代竹林七贤。第二种是徐傅霖的说法。徐傅霖在《中国民众文艺一斑mdash;mdash;滩簧》上说:清朝的全盛时代,盛行昆戏,不知哪个皇帝死了,必须在三年国丧期年,戏园一律停锣。于是昆戏的故乡苏州有一位姓钱的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将昆曲减去锣鼓与笛,全用丝弦乐器来和唱,把昆曲改成简单唱法,便叫做滩簧。

但在1951年民锋苏剧团演出《桃花扇》时,编者徐傅霖登台演说,却指出这一年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道光刚死,所以这次的苏剧演出恰好是百年纪念。有人又说这姓钱的就是苏州吴县的钱明树贡士。又有人以为钱滩指的是嘉庆道光年间的艺人钱坤元。(《新民报》报道说是咸丰皇帝晏驾,同治皇帝登基,宣布国丧三年,那该是1862mdash;1864年,就更迟了。) 

第三种是李家瑞的说法。他认为:乾隆寿曲桑农献瑞一种里面己用滩簧调,霓裳续谱里也选有滩簧调三种。因此苏剧起源于乾隆年间。 

柔绵含情的苏剧的起源是在中国什么时候? 第3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赵景深也找到了两个例证:其一是,乾隆间沈起凤的《文星榜传奇》第四出科诨道士云:唱滩王是我起首。又云:卖橄榄粗话直喷,打斋饭嚼蛆一泡。按,卖橄榄和打斋饭都是后滩出名的戏,想不到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这些戏了。其二是,乾隆三十九年《缀白裘》同集(即今本《缀白裘》十一集卷三)算命出中有云:慢点、还要饶一只滩头来。连道士和算命人也要唱滩簧,可见当时滩簧的普遍。滩头约等于弹词的开篇。据此赵景深先生认为,陈蝶仙的说法太远,而徐傅霖的说法太迟,而较为同意这第三种说法即起源于乾隆年间。

苏剧在江南地区有较大影响,但其起源的确切时间至今仍为一个费解的谜。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