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古代妃子殉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

殉葬的妃子不愿意死?不存在的,有道是她要是体面,就让她体面;她要是不体面,那就帮她体面。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殉葬,应该是封建历史中最为惨无人道的制度了,有权力的人死之后,却要拿活人去殉葬,这种违背人类生存意志的行为,让被迫殉葬的人不仅生前为奴为婢,死后也摆脱不了被起亚的命运。

历史上的殉葬制度,早在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才被明令废止,但清代的民间仍有大量的所谓“自愿殉葬”这种情况存在,且政府还大力表彰这种“自愿殉葬”的“节妇”、“烈女”。

按照殉葬的发展和转变来划分,历史上的殉葬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商朝、周朝为发展期,春秋、秦朝为顶峰期,汉朝、唐代为蛰伏期,宋、元、明为死灰复燃期,清代为消亡期。

无论每一个阶段,殉葬形式尽管不同,但背后均是无数不知名姓的奴隶、仆人、士兵或者是后宫嫔妃、乃至大臣等鲜活生命的而被迫死亡,这其中,以嫔妃陪葬最为特殊,生前显赫,但在帝王死后,又不得不进行陪葬,令人唏嘘。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第2张

每个人都是爱惜自己生命的,这些妃子们也不例外,殉葬必定是被迫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些妃子不愿意因此而死,该怎么办?其实答案很简单,尊重她不愿意死的想法,因此,只能动手“帮助'她了。

殉葬这种制度,究竟因何而起已经不可考,但根据考古专家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发现,遗址中已经有用以殉葬的遗骨,这就说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这种制度就已经存在。

到了商周这两个朝代,在“事死如事生”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殉葬制度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当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就会去往另一个世界,而墓室就是原主人的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

因此,在这种整个社会都认同这种观点的大环境下,奴隶主死后,其墓室的摆设以及用来陪葬的“硬件设施”都十分齐全,如供墓主乘坐的马车、有供墓主人使用的刀剑等,这些都是在营造墓主死后的世界。

不仅仅有这些硬件设施,墓里还有就是那些为权贵们殉葬的活生生的人了。

这些人大多是奴隶或者士兵,其用途主要是供墓主人驱使和继续的奴役,如武士奴隶以及赶车奴隶,角色不同,功能也不一样。

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节葬》

除了这些奴隶之外,还有一种身份的人物也在殉葬的队列当中,那就是帝王们的妃子们,这些可怜的女人,被迫成为了死去的帝王的陪葬品之一。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第3张

如在《西京杂记》中就记载,周幽王死后,为他陪葬的女性达到了“百余尸”,这些女性,自愿的怕是不多,大部分是在士兵的监督和驱赶下,走进了墓室这个黑暗的空间,与死去的帝王作伴,最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春秋时期的发展,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殉葬这种制度,达到了顶峰。

秦朝的殉葬,始于秦武公,正是他制定了秦国的君主在死后“以人从死”,由此之后,历代秦国君主均按此要求来进行殉葬之事,而秦始皇死后,活人殉葬就达到了亲所未有的顶峰。

始皇三十七年,嬴政驾崩,秦二世胡亥下诏令,要求“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意思就是说,秦始皇的后宫里,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妃子,都要为秦始皇殉葬,诏令一出,从死者甚众。

除了这些妃子之外,为秦始皇殉葬的还包括工匠、士兵以及其他各种身份之人,据史料记载,这些人都是在墓室修建完毕后,外面的士兵将”外羡门“关闭,活活的闷死在里面的。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史记·秦本纪》

随着秦朝的灭亡,殉葬这种制度进入了蛰伏期,在汉朝以及唐代时期,殉葬改变了形式,不再以活人殉葬为主,改为了陪葬制度,如某位功臣死后,将其陪葬在皇陵周边,这在当时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

而到了宋代,由于契丹、女真、蒙古等边疆民族的渗入中原,加上游牧民族历来就有以活人殉葬的习俗,因此,殉葬在中原大地,又逐渐的死灰复燃起来。

这其中,比较值得的一提的就是成吉思汗,据载,成吉思汗死后,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殉葬制度的残忍,可见一斑。

等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明承元制,殉葬再一次被“发扬光大”,并且,明代的殉葬,是沿袭元代时期,以后宫妃子等人为帝王殉葬,如在朱元璋死后,为他殉葬的妃子,就达四十位之多。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第4张

包括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以及明宣宗朱瞻基,均有不同人数的后宫妃子为之殉葬,直到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前,不忍妃子无谓之死,才终止了这项制度。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朱祁镇

但这种风气,被入关的清代又废除掉,清代在努尔哈赤时代,其大妃(多尔衮之母)和二庶妃被皇太极等人胁迫殉葬,包括皇太极、福临以及多尔衮,这几个清初时期的统治者,都有妃子或者奴仆为其殉葬的记载。

直到康熙年间,这个沿袭数千年的殉葬制度才被废除,帝王驾崩,不再进行以活人殉葬,但清代的民间,所谓的妻妾“自愿殉葬”却不在少数,并且清政府还对这种行为大力表彰,对这些“自愿”殉葬的女人封以“节妇、烈女”等称号,上止而下行,实在是极为讽刺。

古代妃子殉葬时如果不想死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做的 第5张

在漫长的殉葬历史中,这些被迫“龙驭上宾”的妃子们,临死前必定是不甘心的,没有人会主动为一个死去的人殉葬,相信不想死的妃子也大有人在,如果她们不想死,会如何呢?

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不想这样死,但实际情况是,在权力的压迫下,由不得她们不死,挣扎着不想死,最终还是不体面的被死,体面的上路,还能为家人换个好前途。这就是封建社会时代的悲哀,

正常的殉葬,一般是毒药或者自缢,如明成祖朱棣驾崩后,宫内太监就会将需要殉葬的妃子召集在一起,让她们吃饱喝足后,带到一间小屋,让她们站在小床上,自缢而亡,或者赐毒酒,也能让她们快速死亡。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不愿意死的,但作为一个弱女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的,如果不听从安排,最大的结果就是由太监们动手,一般以勒死居多。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需要殉葬的妃子全部赶到墓室中,并将墓室完全封闭,任由这些妃子在黑暗中窒息或者饿死。

更为残忍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妃子们活着的时候,直接灌水银,这样不仅能够让妃子快速死亡,还能让身体不腐化,灌水银的手法十分残忍,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遇到反抗更激烈的,那么手段就会升级,变得更加惨无人道,乱刀砍死、重物砸死等,比比皆是,这在近代的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妃子不想死,但也改变不了什么,毕竟个人的意志在当时的时代,是极度的微不足道,同时,在以殉葬来胁迫家人的情形之下,这些妃子们只得被迫的直面死亡。

更悲催的是,只因为挂了个妃子的名号,就十分倒霉的成了殉葬人,如在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后,一名刚进宫不足一个月的妃子,就上了殉葬名单,她可是连朱瞻基的面还没见过,就赶上了殉葬,十分的悲催。

殉葬这种毫无人道的制度,有着漫长的历史,在每个其大行其道的朝代中,都有认为它存在是正确的理由,但这样违反人生存意志,剥夺他人生命的制度,正是封建社会陋习的一种体现,即便是妃子不想死,但也无奈,封建强权之下,她们只是这种陋习的牺牲品而已。返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