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来源:史文斋    阅读: 6.5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撤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中,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解决不好可能国家就此分裂,解决的出色,从此王朝统治更上一层楼。可是无论从实践角度讲还是就理论看,建立藩王又往往是不少朝代必须选择的路径。无论是农民起义夺得政权,还是异姓大实力派挑战皇权,通过分封赏赐,能够掌握住手握重兵的大将,借此来增强自己的势力。就比如刘邦称帝时期,分封许多王,其中有同姓子孙,也有不少异姓的子弟,这些人最终成为困扰汉朝的毒瘤,可是怎么办呢,藩王虽然要撤,但是还是先拿下天下再说吧。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于是怎么撤藩,就成了一大难题。因为,即使自古以来,许多异姓王并没有独立称帝的想法,但是削藩对他们来讲还是改变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故往往引发很大对抗和矛盾。通过历史的无数次实践,逐渐演化成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依靠武力消灭藩王,二是通过制度相对缓和地稀释其实力。第一种办法,就好比强行夺走别人的饭碗,多数情况下引来“藩王之乱”,比较有名的例子是,汉景帝时期,决议削藩,为此发展成“吴楚之争”好在景帝运用战术得当,再加上周亚夫这样的大将军坐镇,结果是相对成功的。西晋八王之乱也是一个例子,虽然这与“削藩”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当时的西晋“母子”统治已经触及藩王的既得利益,因此各王起来造反。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第2张

当然,如果王朝正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或者皇帝觉得等得起,也可惜采取比较缓和的制度。汉武帝的时候,实施了“推恩令”:每个诸侯国的王,可以把自己的领土和权力分割成数份给其子孙。这个制度看似是对藩王的一种恩惠,实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因为,虽然往后的子孙也有了“王”的称号,但是曾经的大诸侯国裂变成了无数小国,一代代传下来,国家越来越小,加之内部矛盾激化,藩王的实力就几乎不存在了;还有个有名的例子,明成祖继位之后,颁布政策,各个藩王不得管理属于国家级别的军政大事,许多由中央享受的权利,藩镇也不可享有,这样一来藩王有名无实,成了一种摆设。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第3张

说了这么多,两种选择各有利弊,那么康熙年间,武力削藩最终引发战争,真的有必要吗?这要看藩王形式的急迫性和清朝政治发展阶段。首先,种种迹象表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势力已经发展成必须遏制的状态:

1.三个藩王的占地在今天的云贵,广东,福建一带。每一年,藩镇都需要由中央拨款建设,据统计,顺治年间,从全国收上来的税负收入有875万两,可是同年拨给云南的款项高达900万两。已经形成举全国之力养活三个异姓王的状态了,这使得朝廷的负担相当大,更何况清朝初年战争本就不少,养活前线士兵更加吃紧。

2.如果从藩镇处可以取得收入,那么至少可以说收入和支出成正比,可是事实上,三位藩王在根据地控制住税收,和商市,于经济上形成垄断更不要提中央从南方取得收入了。社会的财富收入不平衡,极易演化成农民造反。

3.三王也显出各自为政的苗头。吴三桂独揽了云南官员选拔的权力,不仅如此,还将亲信推荐到各个地区为官,谁都知道,“西选”之官吏占了清朝官吏一大部分;自练武器,盐铁等重要业务,频繁接见达赖等外交人员。以上种种,不仅从经济上遏制清朝发展,还从政治上对中央构成威胁。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第4张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那个时候发展到了什么阶段。1663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久居海外的独立势力被消灭,清朝外部威胁减弱。1669年,鳌拜等辅政大臣被康熙一网打尽,从此康熙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朝廷内部和谐一片。所以战事完毕,在面对三个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制约的藩王,康熙甘愿姑息吗?从各种方面看,消灭他们的时机已到。

可是说一千道一万,所有战争都会使老百姓民不聊生。即使从帝王之术的角度看,康熙雷厉风行掌握了命运,但是让人民生灵涂炭,也难免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正是因为这一点,康熙此举才被不少爱好历史的同好称为不正义的吧。

藩王问题一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严重阻碍 康熙撤藩对不对 第5张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