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1796年6月15日俄罗斯帝国爱沙尼亚哈普萨鲁-1883年3月11日德国巴登巴登),俄国政治家,公爵、首相(1866-1882)。 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后的25年中任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当时俄国试图恢复其在欧洲的强国形象。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19世纪中叶和俾斯麦相匹敌的俄国外交家。他是克里米亚战争战争时期的俄军南方战线总司令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的堂弟,在圣彼得堡的西欧式的沙龙中长大,年轻的时候他是诗人普希金的同学,普希金在诗里就预见他将来必成大器。1817年进入外交界,1820-1822年作为俄国正式代表团成员出席在特罗保,维罗纳和莱巴赫召开的国际会议。尽管外交大臣卡尔·罗伯特·涅谢尔罗迭伯爵力图阻止他升迁,1822年以后他还是在俄国驻西欧各国大使馆工作,包括维也纳。他准确的预测了1848年的维也纳革命,裴迪南皇帝的退位和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登基。

1850年,他在处理普奥争端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俾斯麦,他支持奥地利首相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压普鲁士接受奥尔米茨之耻。克里米亚战争战争期间,作为驻奥地利帝国大使,他预见到英法将参加战争而劝告沙皇尼古拉一世不要无谓牺牲,但没有得到采纳。克里米亚战争以后涅谢尔罗迭辞去外交大臣职务,1856年4月他成为新的外长。他立即采取重现确认俄罗斯为欧洲大国及争取与法国和普鲁士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虽然俄国不顾法国的抗议,于1863年镇压了波兰王国起义,他未能维持俄法已经恢复的友好关系,却能有效的同其他欧洲强国进行外交,获得了普鲁士对俄国行动的公开支持。186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指定他为帝国首相以示褒奖。戈尔恰科夫为提高俄国的形象,利用欧洲在1870年关注于普法战争的机会,宣布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不许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及在海岸修筑炮台的禁令无效。 他还使俄国和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建立了松散的防守同盟(三皇同盟,1873年)。

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第2张

他和俾斯麦打了将近20年的交道,是俾斯麦时代唯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对于俾斯麦的蜘蛛网大陆体系戈尔恰科夫是少数领会的人,以至英国首相一听到俾斯麦和戈尔恰科夫见面就头皮发麻,无比厌恶。虽然有这些成就,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戈尔恰科夫在决定俄国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却开始降低-----他同德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个人对立使三帝同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他的不赞成泛斯拉夫主义并未能阻止其在俄国外交政策中的重大影响;在1875年波斯尼亚叛乱后,他保持三帝同盟与和平的努力完全失败了。其次,在1877-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以后,他既不能制止下属尼古拉·帕夫洛维奇·伊格那季耶夫伯爵将苛刻的《圣斯特凡诺条约》强加给战败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也未能阻止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干预,用对俄国远为不利的《柏林条约》替代《圣斯特凡诺条约》。虽然他认为《柏林条约》是他官宦生涯中最大的失败,但1882年才辞去外交大臣和首相职务。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