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来源:史文斋    阅读: 3.0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其改革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但是《韩非子》的记载很简略,没有具体记载怎么焚、焚哪些。

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代。提出者是李斯。这次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有提及,比较详细。所以重点聊聊第二次焚书。焚书的缘由是一次争论。争论的主角一个叫周青臣,一个叫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以及秦王朝到底该实行哪种制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宴席宴请大臣。在敬酒的过程中,周青臣拍了一把秦始皇的马屁,说陛下“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完非常高兴,夸赞了周青臣。这时淳于越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反对说:“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一旦有事,谁来相救?况且以前从来没有搞过郡县,从来没听过国家大政方针不学习古代而能长久的。现在周青臣又在您面前阿谀奉承,可见不是忠臣。”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分封制与郡县制优劣的争论,并非二人一时兴起,自从统一六国那一天起,争议就一直存在。公元前221年,秦统灭六国。在全体官员都主张效法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李斯力驳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时间过去了近十年,大臣们仍旧在争论这个问题,可见全国意见仍旧不统一,存在分歧。秦始皇并没有就两人的争论进行评判,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宴席上的其他人,问:“你们都有什么看法?”这时,丞相李斯站了出来。李斯一贯主张郡县制,他信心满满,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第2张

李斯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倒好(中央下个文,全国都学习李斯的精神)。可事情到此还没完。李斯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他从大臣们的争论中闻到了国家分裂的危险味道。他很清楚,要维持帝国的“大一统”,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所以他瞅准时机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秦始皇丝毫不犹豫,当场拍板,“就按你说的干”。

话说秦始皇一日案牍劳神之后恍惚睡去,竟梦到了女娲娘娘。在梦中女娲娘娘对秦始皇说:“为表彰你一统天下的功绩,可以帮助你实现一个愿望。”

秦始皇比他统一六国还要高兴几分,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对女娲娘娘说:“我是开国始皇帝,我希望大秦帝国能够历千秋万世而不亡,我的子子孙孙一直是这个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女娲娘娘沉吟片刻说道:“嬴政,你可真糊涂。你在传国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却原来对其中的含义并无了解。上天只会赏善罚恶,让有德行的人拥有天下。天下的命运自有其本来的规律,岂能强求上天只垂青于你一家一族呢?你许个别的什么愿望,定没有问题。”

秦始皇也觉得女娲娘娘说得有道理,心中虽然很是失落,也不去辩解,便说:“期望女娲娘娘能允许我拥有全天下最大的陵墓,这个陵墓里要有江河湖泊,要有能征善战的军队,我就算离开人间也要做另一个世界的主宰。我的陵墓要有山峰那么高,任何人从它前面经过,就像是匍匐在我脚下一般。”

女娲娘娘虽然还是觉得这个愿望有些不妥,但因为之前已经否定过嬴政的一个愿望,便不好再加反对,因此便点头应允。

秦始皇从梦中醒来,心中有无限的伤感和失望,为了填补心灵的失落之感,他很快就制定了修建秦始皇陵的计划。但最终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修建这个巨大无比的陵墓而灭亡的。不知不觉之间,秦始皇竟用整个帝国为自己陪葬了。这其中究竟是何关节,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陵从无到有,秦朝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吧。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第3张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壮举,筑万里长城、退匈奴的丰功伟绩,令后世无数的君王无法望其项背。然而,最令后代皇帝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是秦始皇陵。与万里长城一样,秦始皇陵堪称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从秦始皇继位之初便开始修建,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迫停工,前后历经38年之久。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平方千米,包含有内城、外城、寝殿、珍兽坑、马厩坑、俑坑等,里面所有的设施和用具,几乎跟现实社会一模一样,难怪有人说,秦始皇陵就是整个秦朝帝国的翻版。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第4张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修建如此巨大的陵墓,可能与当时整个秦朝帝国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君王对死亡的态度有关。在当时的秦国人看来,尽管人的肉身死了,但是灵魂是不灭的,所谓的死亡,只不过是从阳间迈入阴间生活而已。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秦国人认为,死人自然应当享受着活人的待遇,比如,为死者建好阴宅、并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等。平民百姓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始皇了。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秦始皇修建这无与伦比的陵墓是一种必然。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先生在他的《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陵的:“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秦始皇陵的地宫上用“纹石”筑顶,堵塞了地下的泉流;下面涂有“丹漆”,起到防潮的作用;在机械动力驱动下川流不息的水银围绕之下,整座陵墓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孤岛;秦始皇陵地宫的地面在能工巧匠的精心绘制下,形成了山川河流的图案;而地宫的顶部,则由太阳、星星、云朵所形成的图案组成;秦始皇陵墓当中的珠玉珍宝,随处可见;整座陵墓之内散发出一种用人鱼膏做的蜡烛燃烧后发出来的气味,据说这种蜡烛生命力极强,可以燃烧5000多个小时。由此看来,说秦始皇陵墓是一个被搬入地下的人间繁华世界的缩影,一点也不过分。

修筑如此巨大的陵墓,秦始皇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后世任何一代帝王陵墓所无法比拟的。

据史料记载,在修筑秦始皇陵的时候,数十万计的劳工从渭河北面的山上把石料运到面积仅有75万平方米的打石场,运石料的人马使渭河都断流了。史学家范文澜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将修筑秦始皇陵所需的人力作出了统计:整个秦朝帝国当时的人口大约2000万,被征发造宫室坟墓的就有1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5%,由此,秦始皇为了修筑自己的陵墓所耗费的人力可见一斑。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第5张

秦始皇陵自从1980年被考古发掘之后,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逐一浮现出水面,无数的青铜器皿、兵马俑坑、彩绘陶俑、百戏俑无被发掘出来,为世人展示出千年前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旷世霸业雄风。然而秦始皇陵为世人展现出来的不仅有古代的伟大文物,还有那些中古古代科学的结晶。昔日,秦始皇嬴政,南征北战,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从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强大劲弩就可以看出,千年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高超,这些劲弩的材质取自坚韧的山桑,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非常之久。

据科学家们研究表示,这些劲弩的射程竟然长达800米,张力超过700斤,已经不是人类的手臂能够拉开的地步了,估计需要脚踏式的发射装置才能触发。

秦始皇陵发现的强大劲弩为考古工作展开了一丝困阻,因为陵墓中的机关劲弩通过机关,将箭矢连接起来,再逐一发射,威力巨大,连现代的10mm厚钢板都能射穿。更别为了对抗盗墓贼,说许多陵墓中的机关箭矢常常带有剧毒。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