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937年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在76年前的今天,1937年10月11日 (农历九月初八),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1937年10月11日,日军突破淞沪战场中国守军第一道防线后,发动了大场战役。日军凭借战车及优势炮火的掩护,由蕴藻浜北岸强渡苏州河,中国守军左翼兵团、中央兵团主力,构成以大场为核心的环形防御。日军则对中国守军形成马蹄形包围圈。中国军队顽强阻击日军,激战几昼夜,给敌人以大量杀伤。

10月15日,中国守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增援大场。

17日,秦庆武团1400余人全部牺牲。18日晚起,中国守军左翼兵团第六十六军,中央兵团第四十八军和八十七师等部,以3万兵力组成3路敢死队,实施反突击,激战数昼夜,大部战死。日军倾其兵力大举反攻。

25日,大场阵地被日军攻陷。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四面受敌,被迫战略转移,撤至苏州河阵地,战场从市区北郊转入市区。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10月,日本空军继续轰炸上海

  1917年10月11日 20世纪最重要的女谍哈丽被枪决

在96年前的今天,1917年10月11日 (农历八月廿六),20世纪最重要的女谍哈丽被枪决。

1917年10月11日,20世纪最重要的女谍被枪决。

玛塔·哈莉是一名成功的制帽商的女儿。她真名马格丽莎·基尔崔达·热利。她名为“七层面纱”的舞蹈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她的间谍生涯甚至比她的舞蹈更成功,由于她,法国在一战中多损失了数十万人。1917年10月11日,

她因间谍罪在法国维赛纳森林被枪决。

玛塔-哈莉1876年生于荷兰,1897年随其夫前往爪哇,学会当地的巴里亚舞蹈,离婚后于1903年返回巴黎当一名舞蹈演员。

哈莉的裸舞在巴黎曾轰动一时,崇拜者一掷数千法郎以求一夜之欢。她的巡回表演使全欧洲为之狂热不已。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2张

玛塔·哈丽曾是巴黎的骄傲

1914年的时候她住在柏林,战争的爆发让她深感震惊。她避居于荷兰,此后她的舞蹈不再为人所热衷,经济日渐陷入困境。德国领事馆向她提供了2万马克,要她在法国从事间谍活动。此后,哈莉经常出现在一些法国军政要人身边,他们没想到,军事机密从身边的女伴手中源源不断地送到德国总参谋部。

1916年她回到巴黎,在巴黎时她同样领受一份法国情报局的谍报经费。当她在马德里找德国武官芳-卡勒的时候,法国情报人员盯上了她,她回巴黎后立刻被捕。她徒劳地申辩说,找那位德国武官只是为了从他口中套取情报。结果军事法庭法判她死刑。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西夏建立

在975年前的今天,1038年10月11日 (农历九月十一),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西夏建立。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西夏建立。

夏景宗,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为曩霄。称帝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诩为青天子,即所谓兀卒。曾受宋封赏,为难定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宋初党项发展较快,社会各方面均较成熟,他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了党项的国家夏国。在位时继续对宋、吐蕃、回鹘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夏的疆域。实行了许多利于夏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尤其是铁冶业的生产发展。强调党项的风俗习惯,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习俗秃发,禁止盲目学习汉人束发习俗,下令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名氏;又去除宋所赐爵号,称党项语首长名,建立自己的年号。夏的官制、军制、礼仪均在他指导下设立起来,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汉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荣创制的。据史书记载,元昊很有智谋,善长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学问,20 岁便领军作战,英勇机智。宋庆历八年(1048),由于他实行的建国方略与一部分贵族的主张有矛盾,具体表现为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被儿子宁令哥于此年刺杀。死后谥武烈皇帝。

  1086年10月11日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逝世

在927年前的今天,1086年10月11日 (农历九月初一),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逝世。

司马光(1019~1086.10.11),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3张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4张

  1900年10月11日 李鸿章开始与八国联军的艰难谈判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0年10月11日 (农历闰八月十八),李鸿章开始与八国联军的艰难谈判。

1900年10月11日,李鸿章在俄兵百人卫护下抵京,寓贤良寺。下车伊始,即向廷雍下达手谕,告知联军将开往保定,“务祈严谕将士,勿轻用武挑衅”,“可派弁目执白旗相迎”。同时,先后拜会赫德及各国公使。赫德在数日前已拟定专约4条以候李鸿章。4条为:“一、中国自认围攻使馆之大误,应许以后不再发生如此之事。二、所有此次应行赔偿之各事各款,中国即全行认赔,由各国派人查明开单送交照办。三、日后贸易交涉事宜,应由各国择定如何办理,由中国照行。四、所定之专约,系中国与各国通行之大纲领,此外另应由各国将此事之详细与中国分定某国之分约。”

  1919年10月11日 邓尼金白卫军进攻遭失败

在94年前的今天,1919年10月11日 (农历八月十八),邓尼金白卫军进攻遭失败。

1919年10月11日,邓尼金白卫军进攻遭失败。

邓尼金(1872-1947),曾任俄国临时政府总参谋长,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司令。

十月革命后在北高加索和顿河流域南部掀起了叛乱,1919年春当高尔察克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时,邓尼金也同时呼应。高尔察克失败后,协约国给邓尼金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帮助邓尼金训练15万军队。1919年6月,邓尼金兵分3路向北进犯,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和察里津。7月3日,邓尼金发布进攻莫斯科的命令,8月底占领基辅和乌克兰大部分地区。9月3日,再次发出进攻莫斯科的命令。20日,占领库尔斯克。10月中旬,又占领奥廖尔,库图拉,离莫斯科只有200多公里。

在这紧急关头,俄党中央于7月9日发布列宁起草的公开信《大家都去与邓尼金作斗争!》,并于9月26日开始征收党员周活动,有20多万名优秀工农分子入党并大部奔赴前线。南方战线司令员叶戈罗夫和军事委员斯大林日夜筹划反击。10月11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转入全线反攻。至11月,红军解放奥廖尔、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和基辅。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5张

英姿勃发的红军女兵

1920年初,图哈切夫斯基指挥高加索战线红军击溃邓尼金主力,进入北高加索。邓尼金逃往国外,其残部由弗兰格尔率领逃到克里木半岛。协约国组织的以邓尼金为主力的对苏维埃俄国的第二次进攻终于彻底失败。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6张

桂林市区在日机狂炸下硝烟滚滚

  1944年10月11日 日军包围桂林

在69年前的今天,1944年10月11日 (农历八月廿五),日军包围桂林。

1944年10月,日军第六方面军成立后,加紧进攻广西。10月11日,日军第十一军攻占了广西东北部。下旬开始大举进攻,以6个师团沿湘桂线向南推进,以2个师团向柳州方向攻击。国民党当局为抵御日军进攻,第四战区集中20多个师以柳州为中心组织防御。28日,日军包围桂林,并以2个师团绕过桂林直趋柳州。

  1964年10月11日 赫鲁晓夫下台

1964年10月11日 (农历九月初六),赫鲁晓夫下台。

1964年10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讨论撤换赫鲁晓夫的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对赫采取了特殊的保安措施,从最初的预备会议开始起,到14日最后决议通过为止,对赫鲁晓夫进行了隔离。当时,赫鲁晓夫正在南方黑海边皮聪大的中央别墅中度假,这也是他度过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天。当时米高扬也在离赫鲁晓夫不远处的中央别墅休假,因此预备会议一开始也没有参加,1957年6月全会时,反对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所谓“反党集团”的事件中,挽救了赫鲁晓大的重要人物柯兹洛夫(是当时为赫鲁晓夫调兵遣将、派飞机从全国各地接中央委员会成员来莫斯科开会,与朱可夫、谢罗夫主持三人小组之一),这次也因心脏病较严重,未参加苏共主席团会议。苏共中央在主席团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来在中央全会上由苏斯洛夫作主要发言人;并已内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

10月11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通了个电话,通知他主席团正在开会,说主要讨论赫鲁晓夫关于划分农业机构的计划草案。赫鲁晓夫起初拒绝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返回莫斯科参加会议,当时正在黑海边度假的米高扬也接到了电话,被告知返回莫斯科参加会议,米高扬立刻动身前往。隔了一段时间,勃列日涅夫再度用电话通知赫鲁晓夫,如他拒绝前来莫斯科,主席团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开会。讨论议事日程,这样赫鲁晓夫才同意去莫斯科。飞机到莫斯科机场后,未让赫回家。

这次撤换赫鲁晓夫的事件,苏共中央主席团是事前作了周密考虑的。原准备保留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职务,但是后来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态度粗暴,且带有污辱性的发言举动,因而苏共主席团最终决定不保留他的中委职位。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7张

充满争议的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1894-1971)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一直进行到10月13日深夜。就在10月6日夜间会议休息时,米高扬说服了赫鲁晓夫,要他自愿递交退休声明,即后来在报上发表的辞职申请书,称赫鲁晓夫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已根据本人要求被解除职务,由于赫鲁晓夫最终与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能采取合作的态度,才决定于10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不对赫鲁晓夫本人展开广泛的讨论或尖锐的公开谴责。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10月14日上午继续开会,下午就转入举行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央全会。中央全会由勃列日涅夫宣布开会,米高扬主持会议,苏斯洛夫作了关于撤销赫鲁晓夫的职务及其原因的报告。苏斯洛夫的报告,着重批评了赫鲁晓大国内政策的错误,主要是有关农业政策、经济政策的错误,在有关组织问题方面,指责赫鲁晓夫搞个人迷信,任用亲朋当顾问,以听取亲朋顾问的意见来代替征询主席团的意见。在外交政策方面,指责他任用《消息报》总编辑、赫的女婿阿朱别依,让阿以类似非正式外交部长身份行使职权,许多外交政策的制订都未征求外长葛罗米柯的意见。随后未经中央全会开展讨论,一致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的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以及职消他的中央委员资格的提案。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1日 淞沪战线大场之战爆发 第8张

历史学家吴晗因遭受迫害逝世,终年60岁

  1969年10月11日 历史学家吴晗受迫害致死

1969年10月11日 (农历九月初一),历史学家吴晗受迫害致死。

吴晗,1909年生,浙江义乌人,原名春晗,字辰伯。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七七事变”后到云南,先后任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194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清华大学教授,积极从事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读史札记》,并标点《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

吴晗写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受到姚文元的攻击,经毛泽东首肯后全国掀起了批《海瑞罢官》的运动,吴晗因此受到残酷迫害。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