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成语“嚎啕大哭”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成语“嚎啕大哭”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5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们简洁、形象地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其中,“嚎啕大哭”这个成语,虽然字面意思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含义却颇为丰富。那么,“嚎啕大哭”究竟是什么意思?又出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嚎啕大哭”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放声大哭,声音极其悲痛。这个成语中的“嚎啕”一词,源自古代楚辞离骚》中的“嚎啕独行”,意为孤独地大声哭泣。而“大哭”则直接表达了极度悲伤的情绪。因此,“嚎啕大哭”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痛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的情景。

成语“嚎啕大哭”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然而,这个成语并不仅仅只是描述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认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的体现。而“嚎啕大哭”则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是对痛苦的直接面对和承受。这种直面痛苦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勇敢和坚强的表现。

至于“嚎啕大哭”这个成语的起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它最早出现在明朝的《西游记》一书中。在书中,孙悟空为了救出被妖怪抓走的唐僧,不惜与妖怪大战,最终成功救出唐僧后,他“嚎啕大哭”,表达了他对唐僧深深的担忧和关爱。这个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嚎啕大哭”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总的来说,“嚎啕大哭”这个成语,既描绘了一种极度悲痛的情绪状态,也揭示了人性中勇敢面对痛苦的一面。它起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