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寇准一手缔结“澶渊之盟”,保大宋百年和平,为何落得悲惨结局?

寇准一手缔结“澶渊之盟”,保大宋百年和平,为何落得悲惨结局?

来源:史文斋    阅读: 5.2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寇准一手缔结“澶渊之盟”,保大宋百年和平,为何落得悲惨结局?

盟约的内容是: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有疆界,北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盟约缔结的第二年,宋真宗辽朝萧太后为“晋国太妃”,辽朝封宋真宗为“晋国皇帝”。

澶渊之盟是双方主和的结果,它使两国开始了频繁的边境贸易,但并没有改变两国间的冲突。

景德元年(1004)秋,辽朝承天皇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发兵南下,不一日至澶渊(今濮阳)。

朝野震惊,帝欲南下避敌。

寇准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参知政事王钦若,为江南人,请求真宗迁都金陵(今南京);

签枢密院事陈尧叟,为蜀人,请求真宗迁都成都。

在此关键时刻,寇准对真宗说:“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待其弊,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真宗乃罢南迁之议,命进临朝称制八年的刘皇后为摄政,并允诺亲征。

冬,十一月,真宗下诏亲征,命雍王赵元份留守都城,自率寇准、高琼等宿将中军而行。

当部队行至韦城时,辽军乘虚而入,直抵澶渊,进逼宋军

真宗慌忙询问寇准如何是好。

寇准说:“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

”并要真宗乘舆来到阵前,以壮军威。

当 时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宋军见皇帝亲临督战,士气大振,一冲辽阵, 辽军大败,慌忙撤退。

辽军退到澶渊之北,宋军则在澶渊之南扎营,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辽军虽胜,但孤军深入既久,补给出现困难;而宋军则有黄河作为天险,补给无虑。

这时,寇准故意扬言:“诸将畏懦不前,须斩数大将乃可战。

”宋军诸将闻讯后,请战心切,积极请命出击。

两军交战不久,其中一位宋军大将冷兵器击中辽军主将萧挞凛(一作览),辽军主将中枪坠马(战马已为宋军炮轰惊死),当晚为宋军所杀。

主将身亡,辽军士气受挫。

真宗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是个好机会,“遂决意亲征”。

十二月中,双方在澶渊进行和谈(即“澶渊之盟”)。

宋使曹利用负责谈判工作。

真宗以身在军中不便指挥和谈为由,授权寇准全权处理。

寇准在谈判中要求“必不得已”,要“虽百万亦可”;曹利用则坚持“虽有数百万下不得”。

双方僵持了很久。

真宗派杨亿口授诏书给曹利用说:“能增益岁币而早息兵,虽重偿南北朝均可。

”曹利用以此回报了辽方。

经过讨价还价,最后确定:辽朝向北宋称兄;北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维持旧有疆界。

公元1005年1月28日(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双方正式签字盖章生效,并互派大使将和约带回各自朝廷备案。

签约后,真宗欲亲自举行仪式接受辽方大使呈交和约批准书;而寇准却说:“四方无战事足矣,何必还要仪式?于是真宗同意了寇准的意见。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