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词名句 > 《绵州巴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绵州巴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8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绵州巴歌

佚名 〔隋代〕

豆子山,打瓦鼓。

扬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注释

《绵州巴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

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

扬平山:未详。

罗江: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

玄武: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

品评

《绵州巴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第2张

本篇运用各种主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一条瀑布。先写瀑布的来路。在豆子山能听到溪涧里的流水声象打鼓似的,到扬平山就见到流水冲击石块,溅起的水点象下雨一样。由鼓声联想到娶新妇,由下雨联想到龙女,由龙女引出织绢,织出的绢,便是这条瀑布。最后交代瀑布的去向,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全诗想象丰富,用的比喻非常质朴,表现出民歌独特的风趣。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