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词名句 > 李益所作的《水宿闻雁》,文字简练,浑然圆融,尽皆通俗易懂

李益所作的《水宿闻雁》,文字简练,浑然圆融,尽皆通俗易懂

来源:史文斋    阅读: 4.1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作出名,尤擅七言绝句。他与霍小玉的故事被唐人蒋防编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被视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益所作的《水宿闻雁》,和大家一起分享。

山一程,水一程,人生旅途,栉风沐雨,风雨兼程。有人说,孤独是人生的永恒;也有人说,陪伴才是永远的长情。其实,无论是永恒,或者是长情,只要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世间若有唯一,唯一只有自己。

《水宿闻雁》

【唐】李益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凉。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此夜,诗人行舟水上,无法投店安睡,只好静卧船舱之内。或许,由于长途经风历雨,虽然一路疲累,却心事重重,导致难以入眠。恰在此时,耳边听闻雁鸣,横掠过寂静长空,深深扣动心弦。辗转反侧之下,诗人思绪良多,有感于此,因而成诗。

李益所作的《水宿闻雁》,文字简练,浑然圆融,尽皆通俗易懂

“早雁忽为双”,想来季节尚未深秋,否则何来“早雁”或“惊秋”之说。诗人无数细碎的心思,全都隐藏在简单明了的“忽为双”三个字内,充满了对幸福事物的“嫉妒”之意,却偏偏十分合适,圆满地刻画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模样,彰显着难以排遣的孤单之情。

诗人用字讲究,其每每独有深意,不可轻易无视,比如“忽”字里深藏着的那份惊讶,还有无处不在的“酸味”,都非常贴切于一个远离家园、漂泊异地的旅人形象。他对双飞双宿大雁的羡慕,基本上都落实在自身的需求方面来考虑。因为他是孤零零的,所以毫不掩饰,如此直白。

李益所作的《水宿闻雁》,文字简练,浑然圆融,尽皆通俗易懂 第2张

“惊秋风水凉”,大雁早已飞过,洒落声音,遗留身影,使孤身在外的诗人蓦地醒悟过来,原来在不知不觉之间,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夜风幽幽,从黑夜深处吹来,拂过水面,侵袭人身,顿时遍体生凉。

这一句中的“凉”字,有的诗集本子作“窗”,以为秋水本有凉意,再用一“凉”字显得累赘,有画蛇添足之行为。实质上,“惊秋”是诗人对秋天降临之态度和神情,而夜风拂水而至的“凉”,则来自于诗人触觉上的感受,或者心灵上的体悟。而换一“窗”字,由虚而实,实则实矣,则全诗立马由活泛而变得过于呆板,毫无思考余地。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此句意承上面而来,因为闻雁鸣而睡意全无,诗人只好起身来到船甲板上。换了方位,再加上夜风吹体,精神一振,眼前顿时一亮:空阔寂寥的江面,繁星与残月铺满,天地如此广大无垠,而自身却如此渺小微薄。

此处“夜长”既有现实时间上的某种可能,但更多的却源自诗人内心深处的困扰,一种光阴虚度,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地催促和激励,使人惊醒而奋发。和人相对应的,是自然万物,置身其间,不禁油然而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之感。或许如此,才要把握有限的生命,不负韶华,方是正道。

李益所作的《水宿闻雁》,文字简练,浑然圆融,尽皆通俗易懂 第3张

在诗人笔下,不管事物如何华丽,还是怎样简陋,都需要切合于服务的对象,即内心所阐释的。否则,无论再逼真,或再优美的风物,都只会落得下乘,即辞不达意。所谓“情由景生,情景相照”,两者之间,供需必须达到完美的平衡。归根结底,景或物,都不可喧宾夺主,侧重点一直都在人之情感。

纵观本诗,文字简练,浑然圆融,毫无生僻偏颇,尽皆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诗人尤擅借景抒情,情蕴于景,把想要传递的深层旨趣,一一藏匿于短小的篇幅之内,使人透彻字里行间,仔细体悟背后蕴含意味,愈加增添诸多情趣,更富艺术魅力。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