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贾母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亲自教养孩子?

《红楼梦》贾母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亲自教养孩子?

来源:史文斋    阅读: 1.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四春姐妹、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都是在贾母身边接受教养,可是贾母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亲自教养孩子,不把养孩子的权利交给王夫人呢?

林黛玉初来荣国府时,贾母身边有三春和贾宝玉几个,之前还有一个史湘云。林黛玉加入后就有五六个孩子围着她。要说贾母多喜欢子孙绕膝不腻烦,也不绝对。

其实还不止这些人,再往前的贾元春进宫前,也是跟着贾母。

四春姐妹、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都是在贾母身边接受教养。这几个人的才能,无疑都是出类拔萃的。

贾家四春,琴棋书画,各擅胜场。

林黛玉和史湘云,惊才绝艳,冠绝红楼女儿。

《红楼梦》贾母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亲自教养孩子?

贾宝玉论八股文章不如贾兰、贾环,论诗词敏捷不如钗黛湘三人,但要论博闻强识,多才多艺,则无人能及。

他们,全都是贾母亲自教养出来的。

贾母出身保龄侯府,是尚书令史公的嫡女。史公能官至一朝宰辅、百官之首,其家族底蕴别说贾家,就是林家和李家也远不如。

这也是史家历经三代,尽管保龄侯这一脉家业有些凋敝,其他支脉仍能再崛起一个忠靖侯史鼎的原因。

反观王家,如果不是贾家倾力扶植王子腾,王家又联姻借贾家的势、薛家的财而崛起,无法与史家相比。

史家靠自己的实力再发展。

王家却靠阴谋权术而崛起。

双方高下立判。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贾母与王夫人的高低。

正因如此,贾母才会不辞辛苦将这些孙子孙女召集到身边,亲自教养。只因她对王夫人不满意,也不放心。

贾家的孩子中,贾元春、贾探春和贾惜春、贾环,是明确经过王夫人手抚养的。

他们出生后,都在王夫人的养育下长大,或多或少性格里都有一些问题

比如贾元春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最像王夫人。

比如贾惜春的冷漠、无情,恰与林黛玉初入荣国府,在王夫人房中见到的那个“汝窑美人觚”代表的“觚谲”类似。

贾探春是个异类,但她的过于要强、较真、自尊心强,紧绷不放松,还是受到了王夫人的影响。

最严重的是那贾环,他被教养失败,王夫人要负最大责任。

可能有人会说贾环是赵姨娘教养,看似责任不在王夫人。

但古代规矩是庶出子女全由嫡母教育,生母无权教养。王熙凤当日隔着窗子骂赵姨娘时说的清楚:“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事实上,王夫人正是根本不管贾环,才导致她被赵姨娘教养坏了。

贾环很可怜,他的失败成长,王夫人不教养比教养更可怕。

《红楼梦》贾母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亲自教养孩子? 第2张

反观贾母,无论嫡庶在她那里是都一视同仁。尽管有个别偏爱,却并不真正差别对待。

从贾环就能看出,贾母不放心孩子交给王夫人,宁可叫到身边自己带,也是不得已。

贾母是侯爵千金,宰相女儿,她的素质、教养和品味,以及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京城乃至天下一等一的。

反观王夫人如何比?王家把王熙凤当儿子一样教养,那凤姐除了杀伐果断的性格之外,一身的本事大多并不走正途,各种权术害人害己,最后导致悲剧加身。

王家女儿从王熙凤身上可见真面目。而薛宝钗又诠释另一样。

薛宝钗认为男儿、女儿都要守本分。

男儿读书科举,辅国治民才是正途本分。

女儿纺绩女工,相夫教子是本分。

她的儿女教育观是人只有一条路可走,走的通就走,走不通宁可废了。

比如说男儿读书不能辅国治民,宁可不读书。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

后文香菱要学诗,薛宝钗不认可而不教,但林黛玉却因材施教让香菱很快学会作诗。

薛宝钗的思想是王夫人和王家的思想。林黛玉的教育则是贾母的思想。

《红楼梦》贾母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亲自教养孩子? 第3张

只从香菱学诗来看。如果王家的思想,则世上只有一个可怜的妾。而贾母的思想,世上有多一个有才的诗人。

贾母对王家的教育是批评的。她对薛宝钗雪洞一样的房间,坚决不认可。批评无礼不合规矩。又说自己最会布置,家里几个女儿跟着她学习,房中布置也都不俗。

比较下来,薛宝钗被薛姨妈教育的,根本不合格。

可能有人说贾母也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贾赦不成器,贾政能力平平。诚然这是事实。可贾母的教育本质是“因材施教”,并不是强力培养仕途经济之才。

她质问贾政“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可见贾母对棍棒教育,一味追求子孙成才是不认同的。

当初贾代善何尝没打孩子,问题是打了、管了之后如何,贾赦、贾政还是不成才。

那时候贾母上有公婆,又有丈夫,她很多时候无缘置喙。等她终于能说了算时,才彻底放手,鼓励孙子辈们的兴趣发展。

事实上,从贾宝玉到四春、林黛玉和史湘云来看,哪一个都是人才。只是性格方面的影响,就不是贾母能左右的了。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