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紫鹃为何不自己把手炉给黛玉送过去而是让别人送?

红楼梦中紫鹃为何不自己把手炉给黛玉送过去而是让别人送?

来源:史文斋    阅读: 2.8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紫鹃,《红楼梦》中的人物,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贾宝玉探望薛宝钗,二人第一次独处。“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薛宝钗和贾宝玉正就金锁和通灵宝玉上的铭文交换信息时,林黛玉适时而来,中断了金玉的交流。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写得非常有意思,当时宝钗不过十三岁,贾宝玉十一岁,林黛玉十岁,还没有男女之情。但薛宝钗一来就抢了林黛玉的风头,常令黛玉不忿。贾宝玉夹在中间,可谓左右不是人。

(第七回)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林黛玉出门,紫鹃并不会时常跟着,只有小丫头们随着听话伺候,不过为了日常“听话”。

这一日林黛玉出门没带手炉又赶上下雪,紫鹃怕她冷,就安排雪雁给林黛玉送来。引出林黛玉借与雪雁说话,拿着紫鹃含沙射影挤兑贾宝玉不听她话却对宝钗言听计从。“黛玉半含酸”就由此而来。

这段插曲看似无关紧要却是重要伏笔。贾宝玉这天喝醉了。他喝酒前来了雪雁被林黛玉一顿挤兑。他喝酒后撒酒疯造成茜雪被撵走。

雪雁和茜雪名字中都带“雪”,不是巧合。第四回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是薛家。薛宝钗的判词图画“又有一堆雪,雪下埋着一支金簪”。判词是“金簪雪里埋”。刘姥姥讲故事影射薛宝钗又是“雪下抽柴”。

“雪”就是薛。指薛家、薛宝钗。

红楼梦中紫鹃为何不自己把手炉给黛玉送过去而是让别人送?

雪雁的“来”和茜雪的“去”,都与薛宝钗有关。第七回的故事主轴是“宝黛钗”三人第一次情感纠缠,又是金玉良姻第一次彰显。

给林黛玉送手炉,是紫鹃和雪雁共同的行为。手炉代表“温暖”,紫鹃是贾母送给林黛玉的。紫鹃的关心代表贾母的关心。

彼时的薛家,金玉良姻占据上风,林黛玉在宝玉、宝钗中间成为外人,紫鹃派雪雁送来手炉,代表贾母送来的温暖。为什么是雪雁,而不是紫鹃送过来?还在于两点客观原因。

一,雪雁名字含“雪”,由她送来手炉,代表与薛家有关。

二,雪雁是唯一林家人,是林黛玉真正的家人。

雪雁的到来,暗示在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之争中,贾家唯有贾母、紫鹃支持林黛玉,不免势单力孤靠不住。而林家只有一个雪雁,林黛玉孤身一人无父母家人做主。

雪雁名中有雪,却是背雪而去的意思。雪雁生于北方,但冬天来了就要成群迁徙向南方。雁代表不离不弃的爱情。预示林黛玉对宝黛爱情的坚守。可惜她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不能得偿所愿。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替贾宝玉作“折足雁”酒令。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折足雁”酒令,结合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影射她最终像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很快客死异乡。这些都是雪雁在宝黛爱情中的意义

曹雪芹为了呼应雪雁在宝黛爱情中的意义,又写了茜雪在金玉良姻中的意义。

茜雪就是媚人,被作者改了名字。贾宝玉酒后想起枫露茶,茜雪回说茶被李嬷嬷喝了。贾宝玉怒奶娘李嬷嬷而摔了杯子,并扬言要撵走奶娘。

按说这事与茜雪无关。可茜雪却被撵了出去(李嬷嬷证实)。

茜雪被撵,一定是贾母意思。究其根源是贾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醉了酒而酒后失德。李嬷嬷曾劝贾宝玉不要喝酒,还说他喝酒耍酒疯曾连累李嬷嬷被贾母骂了两天。

贾母不同意贾宝玉喝酒,薛姨妈却纵容。以至于贾宝玉喝多酒无德要撵自己奶娘。

红楼梦中紫鹃为何不自己把手炉给黛玉送过去而是让别人送? 第2张

贾母不能撵走李嬷嬷,不舍得教训贾宝玉,不好质问薛姨妈。唯有撵走“倒霉”的茜雪。

因为一场酒,贾宝玉身边的大丫头被撵走,薛姨妈一定懂得她劝酒纵容贾宝玉的行为令贾母不满。

贾母摆明态度撵走茜雪,也是针对薛家,表达对薛姨妈母女推动金玉良姻的不满。撵走茜雪,寓意是撵走“薛”家。不得不说贾母的想法绝了。她给林黛玉紫鹃,也是最绝佳的配置。

按说主人小题大做,客人就该知趣而走。奈何薛姨妈装不懂,继续厚着脸皮赖在贾家。

雪雁来送手炉,代表林黛玉在林家形单影只,温暖只有一点。贾母的支持不足以改变她的命运。最后在宝黛钗三人的竞争中失败变成折足雁,“莫怨东风当自嗟”,如王昭君一般远嫁异国,客死他乡。

茜雪被撵走,代表贾母对薛家,对金玉良姻极度不满。借撵走茜雪,不让“薛”近贾宝玉的身。代表贾母反对金玉良姻的决心。

从雪雁来到茜雪去,是一个完美的循环,不得不说曹雪芹的想法比贾母还要绝。背后是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的争持。也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一回的主旨,借由两个丫头更清楚的表达。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